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车发布 新车发布

新能源汽车技术分析_新能源汽车技术分析论文

佚名 2024-05-29 人已围观

简介新能源汽车技术分析_新能源汽车技术分析论文_新能源汽车技术分析论文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分析的话题,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供相关的资讯和建议。1.新能源汽车专业前景分析?2.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技术3.北汽-A00级电动车车身技术路线研究4.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基础,混合动力技术解析5.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分析?新能源汽车板块研究新能源汽车专业前景分析

新能源汽车技术分析_新能源汽车技术分析论文 _新能源汽车技术分析论文

       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分析的话题,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供相关的资讯和建议。

1.新能源汽车专业前景分析?

2.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技术

3.北汽-A00级电动车车身技术路线研究

4.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基础,混合动力技术解析

5.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分析?新能源汽车板块研究

新能源汽车技术分析_新能源汽车技术分析论文

新能源汽车专业前景分析?

       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到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企业、新能源汽车销售及维修服务企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供应企业、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企业及职业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工作。

       2021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于2021年3月至12月开展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通知指出,活动将在山西、吉林、河南、湖北、湖南等地,选择三四线城市、县区举办若干场专场、巡展、企业活动。基本涵盖市面上常见的现售的平价新能源汽车,包括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长城以及合众、云度等共18家车企,涉及52款车型。

       各大车企发力角逐新能源市场:

       按照规划,大众汽车计划未来5年内针对车型规划,在电动出行和混合动力领域投资约460亿欧元。到2030年,欧洲市场纯电动车型的占比将提升至60%。其中,大众品牌预计今年向用户总共交付约30万辆MEB车型以及约15万辆混合动力车型。

       另一家德系豪华品牌宝马,通过持续发力,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今年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预计将同比增长75%以上,实现向全球用户交付100万辆新能源车的目标。其中,纯电动汽车的比例将继续增长,预计将比2020年至少翻一番。

       到2023年,宝马集团将向市场提供约12款纯电动车型,在主要细分市场提供至少一款纯电动车型,自下而上涵盖紧凑车型到大型豪华车等各个细分市场。到2025年底,宝马集团将完成全球200万辆纯电动汽车的交付,销量预计将是2020年的10倍以上。

以上内容参考?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介绍

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技术

       新能源汽车技术就业方向及前景很好。

       一、就业方向:

       电动汽车制造与研发: 包括电动汽车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系统集成等,涉及电池技术、电机技术、车载电子等方面。

       电池技术与储能系统: 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以及储能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

       充电设施建设: 针对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维护,涉及充电站、充电桩等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智能交通系统: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交通系统结合,需要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系统设计、数据分析等工作。

       汽车电子技术: 包括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对传感器、芯片等有着较高要求。

       二、就业前景:

       政策扶持: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将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和市场空间。

       技术需求: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升级和发展,相关领域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产业发展: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涉及广泛,涵盖了电池、电机、充电设施、智能系统等多个领域,将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全球趋势: 全球对环保意识的提升和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为行业从业者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 新能源汽车行业在电池技术、充电技术、智能化技术等方面需要不断创新,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智能化发展: 未来汽车将更智能化,涉及车联网、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领域,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产业升级: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升级换代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包括材料、电子、智能制造等领域。

       四、就业建议:

       加强专业

       知识: 新能源汽车技术在不断更新迭代,保持学习的状态,跟上行业发展步伐。

       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行业,对于有志于从事汽车、电子、能源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来说,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

北汽-A00级电动车车身技术路线研究

       被誉为新一代环保车型的燃料电池汽车可不使用传统化石燃料,而以来源丰富的氢气作为燃料,运行后的排放物只有水,且不排放CO2。燃料电池汽车通过电机驱动车辆,可兼顾静音性与良好的行驶性能,燃料填充时间较短,并能确保与内燃机汽车相近的续航里程。各汽车制造商目前正在积极开展针对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与推广工作。介绍了丰田公司燃料电池系统(TFCS)及燃料电池堆的结构、设计与控制。着重阐述了燃料电池系统的1项核心技术,即“水管理控制技术”,以及基于燃料电池堆的设计过程与燃料电池堆内部状态的可视化及计测技术。

       0?前言

       近年来,由于地球温室效应日益加剧,石油资源也在日渐枯竭,能源安全(尤指稳定供应能源等)问题得以不断凸显,运行中不产生CO2的新能源汽车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丰田公司于近期设立了“CO2零排放目标”,并提出到2050年,提高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比例,目前正在对此开展相关研究(图1)。

       FCV?具有以下特点:(1)以氢气作为燃料,氢气可通过化石燃料在内的多种能源进行制取,来源广泛;(2)行驶中的排放物只有水;(3)由于主要驱动装置是电机,所以可充分兼顾静音性与良好的行驶性能;(4)具有较短的燃料填充时间,同时能确保与内燃机汽车相近的续航里程。目前,社会各界正迫切希望该类环保车型得以实用化。考虑到FCV的诸多优点,研究人员认为FCV同样也可满足中长距离的运输需求(图2)。丰田公司于2014年在世界范围内首开先河,上市销售了量产型FCV“MIRAI”车型。此外,丰田公司于2018年上市销售了沿用了该燃料电池系统的新型燃料电池城市客车“SORA”(图3),而且针对轻型货车的验证评审也正在逐步开展中(图4)。

       1?丰田公司燃料电池系统

       丰田公司将混合动力技术定位成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将混合动力系统的发动机替换为燃料电池系统,将燃油箱替换为丰田公司的燃料电池系统(TFCS)(图5)。

       燃料电池系统由进行发电的燃料电池堆、供应氢燃料的氢气系统、供应氧气的空气系统,以及冷却系统所构成(图6)。燃料电池堆发出的电能通过燃料电池升压转换器向主驱动电机及高电压蓄电池等高压系统供电(图7)。就对燃料电池堆发电有着重要影响的电解质传导性而言,其灵敏度会随着附近环境的相对湿度而发生显著变化。不仅如此,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会影响到燃料电池堆内的燃料供应过程,因而对生成水的管理可谓至关重要。本文论述了基于燃料电池堆水管理而进行的相关设计与系统控制。

       2?燃料电池堆

       燃料电池堆通过设计单电池的电极面积和单电池数量,从而获得所需的电能。在通常情况下,单电池由作为氢气与氧气反应部位的膜电极总成(MEA)、显微渗透层(MPL)、气体扩散层(GDL)、用于从外部供应氢气和空气的气体通道,以及隔板等部件构成(图8)。

       丰田公司通过对燃料电池流道及MEA?进行改进,使燃料电池系统实现了高密度化。此外,由于对单电池内部弹簧机构的有效应用,简化了电池的连接构件。同时,由于电池本身的薄型化,缩小了体积尺寸。而且,随着隔板材质的调整,电池全重有效减轻了,使电池具备较高的功率密度(3.1?kW/L?与2.0?kW/kg,图9)。结果表明,燃料电池电极铂催化剂的使用量还降低了(图10)。不仅如此,为避免降低接触阻力并确保耐蚀性,隔板的表面处理工艺也从电镀金处理调整为较廉价的聚合非晶碳镀层(PAC),从而显著降低了成本。

       2.1?高电流密度化

       电池性能是由理论起动电压的损失(超电压)所决定的。超电压总体可分为以下3类:源于催化反应的“活性化超电压”,源于电子、质子移动的“电阻超电压”和源于反应过程的“浓度超电压”(图11)。就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PEFC)而言,由于发电过程中生成的水处于液相状态,单电池内的气体扩散受阻会导致浓度超电压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在易于形成蒸汽的高温区,由于电解质附近的相对湿度有所降低,作为质子移动电阻的电阻超电压也会相应增加。通过以上分析,如要实现燃料电池的高电流密度化,针对发电过程中生成的水而开展的构件设计及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为燃料电池水管理技术的核心理念。

       2.2?降低浓度超电压

       在低温及普通运转温度区,由于发电而生成的水会滞留于空气极侧的电池流道、GDL、MPL?及MEA中,从而产生浓度超电压。在通常情况下,与气体流道不接触的GDL及MEA内容易积存液态水。而在丰田的MIRAI车型上配装的燃料电池堆的单元流道结构,采用了3D细网格状结构。在优化了氧气供应并排出液态水的同时,由于隔板表面具有一定亲水性,将液态水导向流道表面,进而降低了浓度超电压(图12、图13)。此外,在GDL内,通过调整碳素纤维与黏合剂的比例以实现最优化。而在MPL方面,通过实现碳黑颗粒的粗颗粒化而降低透水压力,使气体扩散性提高约2倍,进而降低了浓度超电压。

       2.3?降低电阻超电压

       为了确保PEFC中电解质的质子传导性能,需使电解质周围环境保持湿润状态。在常规的燃料电池系统中,通过加湿器可排出反应中生成的水,将其返回燃料电池堆并进行加湿处理。配装在MIRAI车型上的TFCS,可通过结构简化以提高可靠性。丰田公司以降低成本为目标,取消了该类加湿器,基于自加湿理念而对各个构件进行设计,由此实现了与以往相似的高温性能(图14)。自加湿的工作机理是在干燥的空气入口处通过氢气极对空气进行加湿。该设计方式不仅兼顾了各个构件,而且与冷却水流量及氢循环泵流量等系统实现了有机结合。

       燃料电池在高温状态下运转时,空气极入口湿度会相对较低。在MEA?内部的催化剂附近,质子传导性会逐渐恶化,进而会使电阻超电压有所增加。在外观上,催化剂有效表面积减少,使燃料电池性能恶化。通过增加包覆催化剂电解质官能团的方式,以确保催化剂有效表面积的不变。在提高质子传导性的同时,通过电解质/载体碳比率的最佳化及催化剂载体碳的实心化,即使在低湿度环境下,也能有效增加催化剂的表面积。同时,通过该措施还实现了单电池流道形状的最佳化,有效抑制了空气极入口处的干燥趋向。除了针对上述构件的设计过程外,由于系统自身运转条件得以最佳化,即便在高温环境下,单电池的发电过程也可处于稳定运行状态,从而将超电压的发生可能性控制在最小限度以内(15、图16)。

       另一方面,由于燃料电池在低湿度条件下进行发电会出现游离基浓缩现象,导致电解质化学性能逐步老化。同时,由于薄膜化会引起机械特性降低,进而导致薄膜裂纹等问题。研究人员采取的对策包括向电极添加游离基淬灭材料,降低铁离子污染,以及利用3D细网流道使电极表面压力均匀化,以此确保了其耐久性能(图17)。

       3?燃料电池堆的水管理控制

       为使燃料电池堆的发电性能时常保持在最佳状态,研究人员根据交流阻抗法,并通过车载装置计测了MEA构件的电阻,进而对燃料电池的运转条件进行调整。

       3.1?基于交流阻抗法的含水量计测

       图18示出了常规燃料电池的等效电路。图中Rohm为电解质膜的电阻,Rvoid为GDL的电阻,Rion为电解质的电阻。这些电阻会随着含水率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处于适度的湿润状态时,各部位电阻值均保持在较低状态。在冷却过程中,由于GDL内部液态水大量存在,导致扩散阻力有所增加,所以Rvoid值会相应增大。相反,在高温运转时等含水率较低的状态下,Rohm和Rion会有所增大,并产生电阻超电压。

       燃料电池升压转换器(图7)的直流指令电流值是通过重叠高频与低频的2种正弦波电流值而进行计测的。Rohm是通过高频正弦波重叠电流计测的阻抗值(HFR)而计算得出的。另一方面,Rvoid是根据LFR,再针对Rohm及Rion进行计算而得出的。

       3.2?燃料电池堆的自加湿控制

       TFCS在高温状态下运转时,改变氢气极的工作条件以进行水管理。为使水得以有效分配到氢气极表面,根据相关运转条件,可通过控制氢气泵以增加氢循环量。在确保了必要的氢循环量之后,通过降低氢气极入口压力的方式,促使氢气极表面的水实现不断流动。由于上述对策的运用,催化剂附近环境较为湿润,即便不采用外部加湿处理,也能有效提高系统运转时的环境温度(图19)。

       3.3?燃料电池高温运转时的水管理控制

       以计测方式得出的阻抗值为基础,控制MIRAI车型氢气泵流量、燃料电池水温等参数,由此进行水管理。图20表示进行水管理控制时车辆在较陡坡道上高速行驶时的评价结果。图21则示出了在未进行水管理控制的条件下,车辆在较陡坡道上高速行驶时的评价结果。在进行水管理控制的条件下,Rohm数值较为稳定,冷却水温度上升情况受到抑制,由此可以得到燃料电池堆的输出功率。另一方面,在未进行水管理控制的条件下,由于受到冷却水温度的影响,阻抗值出现了较大的变动,同时也无法确保同样的输出功率。此时,燃料电池堆的电池特性也面临着同样问题,即在全电流区的阻抗值较高,无法输出规定的电压。可认为该现象是电解质膜等部件的电阻超电压有所增加的原因之一(图22)。另外,由于电压降低,燃料电池堆的发热情况也会逐步加剧,进而导致冷却水温度上升。该结果表明,电解质及电解质膜的含水率有所降低,导致燃料电池发电特性面临着进一步恶化的现象。

       由以上分析可知,水管理控制可使电解质膜等部件处于稳定状态并得以润湿,同时改善燃料电池堆的发电特性,并能有效抑制冷却水温度的上升。

       3.4?0?℃下起动时的水管理控制

       燃料电池系统在0?℃下起动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燃料电池系统内部的残留水及由于发电过程中生成的水会出现冻结现象,无法向MEA?及时供应工作所需的氢气与氧气。由此面临的最恶劣情况即为燃料电池无法正常发电。

       图23示出了在0?℃环境下的系统控制流程图。在0?℃环境下燃料电池系统采用的水管理技术理念主要是确保起动时气体供应系统得以正常运转。在水即将冻结时,采用可使燃料电池系统升温到0?℃以上的“快速暖机”控制系统。

       3.5?降低含水量控制

       通过测量阻抗值,可以计算出燃料电池堆发电部位的含水量。GDL内的含水量能充分利用Rvoid进行管理。降低含水量控制是在运转过程中及系统停止运行时,控制冷却水温度、空气流量、氢气循环量等参数,并合理调节阻抗值,以便即使在0?℃以下的环境内进行起动时,也不会面对由于气体扩散所导致的问题,从而使燃料电池实现顺利起动(图24)。

       3.6?快速暖机控制

       在燃料电池堆的温度处于0?℃以下时,发电特性比正常运转时更低。同时,由于生成的水逐渐冻结,导致燃料电池堆无法实现持续发电(图25)。因此,当冷起动时的温度在0?℃以下时,为了能继续发电,须使燃料电池堆的温度处于0?℃以上。

       燃料电池堆在发电时,随着各类能量损失的出现,会同时出现发热现象。燃料电池堆处于正常运转工况时,须使发热量处在最小限度内,并高效运转。如需实现燃料电池堆的快速升温,应降低反应过程所需的空气量,进而逐渐增大浓度超电压(图26)。

       图27示出了在-15?℃温度环境下的快速暖机控制。根据燃料电池温度为-15?℃时的实际车辆评价结果,从系统校验后的8?s开始,燃料电池堆即可进行发电。由于一方面须维持一定的输出功率,另一方面须缓慢地降低电压,使燃料电池堆的发热量有所增加,最终将燃料电池输出功率控制为5~90?kW。此外,目前已确认了燃料电池堆可在32?s左右的时间内增温至0?℃以上。

       4?结语

       本文以燃料电池系统的1项核心技术“水管理”为研究对象。运用可视化及计测技术,实现了定量化处理,将该技术有效运用于燃料电池堆的设计与系统控制过程中。水管理是燃料电池堆的1项关键技术,今后还将依据相关原理,对燃料电池堆的运作机理进行说明,从而推进燃料电池堆系统的小型化、低成本化,以及性能提升等方面的工作。

       注:本文发表于《汽车与新动力》杂志2020年第3期

       作者:[日]?今西啓之等

       整理:彭惠民

       编辑:伍赛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基础,混合动力技术解析

        前言

        车身系统作为 汽车 企业自主设计与制造的关键系统,是 汽车 轻量化的重要一环, 汽车 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轻量化技术路线,是平衡轻质材料应用成本及设备投入,实现收益最大化的关键。

        因此,本文结合A00级两座及四座产品规划的制定,研究了目前车身的技术路线,从车身材料、平台化策略、工艺路线、成本估算、产线投资方面进行全方位分析,并通过投入及收益分析确定最优技术路线。

        2车身技术路线应用现状

        当前,根据白车身(BodyInWhite,BIW)用材、工艺及结构,行业采用的轻量化车身路线可归为4种。第1种:传统钢车身技术路线。钢制BIW及开闭件,局部辅以高强钢、超高强钢、热成型、拼焊等技术应用,该技术路线成熟度高、低成本,是 汽车 企业普遍采用的轻量化技术路线。

        第2种:铝合金车身技术路线。该技术路线分冲压板材式及铝型材框架式2种。冲压板材式车身以冲压板材为主,技术相对成熟、成本较高,主要应用在中高端车型上,主要代表车型有I-PACE、蔚来ES8等。铝型材框架技术路线以铝型材作为BIW框架,外覆盖件采用塑料。技术也比较成熟,成本较铝合金车身技术路线低,主要应用于低端车型上,如EQ1。

        第3种:钢铝混合车身路线。该技术路线以钢及铝合金冲压为主,下车体骨架兼有铝型材,钢与铝占比相当,兼有少量其他材料应用。目前主要应用于中高端车型,技术风险较高、成本也高。代表车型有Model3、宝马7系、ModelS、广汽AionLX和北汽新能源ArcfoxαT。

        第4种:碳纤维复合材料车身路线。该技术路线以碳纤维复合材料用材比例最高,兼有部分热塑性塑料、弹性体、钢及铝合金材料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车身用材及工艺复杂度较高,技术难度大,成本很高。主要用于跑车及高端车型。代表车型有宝马I3等。

        拟开发的A00级两座及四座产品定位为低成本国民车,规划产量较低,基于以上4种技术路线分析初步确定“传统钢车身技术路线”及“铝型材框架式车身技术路线”。

        3主要方案对比分析

        基于以上选择的2种技术路线,细化形成了2种方案,分别为:

        (1)全钢车身方案,

        (2)铝型材框架(压铸铝接头)方案。

        从车身用材、平台化策略、工艺路线、成本、产线投资方面进行全方位分析。

        3.1车身用材

        2种方案的用材及质量对比请见表1。

        方案(1)采用100%钢质车身,三门两座车型车身质量预估为300kg。

        方案(2)采用铝型材、板材及压铸铝,3种材料占比为64%,覆盖件采用低成本工程塑料,三门两座与五门四座车型车身质量分别下降159kg、174kg。

        3.2平台化策略

        为最大化降低车型开发成本,三门两座与五门四座车型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平台化和通用化,通过分析确定通用化率目标70%。在车身结构方面,五门四座车型白车身在三门两座车型基础上进行以下变化:

        (1)重新框架布置,增加B柱总成及地板横梁总成,考虑角接结构;

        (2)在车身前部造型一致情况下,保证前排前部结构不变,修改地板及梁架结构;

        (3)三门两座车型加长后在角接点位置适当增加压铸件比例,保证车身框架刚度不低于目标值;

        (4)车门模块化装配,造型充分考虑2个车型的通用性。

        (5)铝型材借用供应商已有截面形状方案,减少模具投入。

        3.3工艺路线分析

        方案(2)与方案(1)相比,多了钢与铝连接类型,铝型材与钢的连接主要采用螺接形式,压铸铝与钢的连接主要采用铆接形式(表2)。在工艺策略上,方案

        (2)主机厂不需投入冲压车间,但由于采用了塑料覆盖件,为保证外观质量,主机厂需投入塑料件涂装相应场地及设备。

        3.4车身材料成本粗算

        基于三门两座车型对车身材料成本进行估算及对比分析,详见表3。全钢车身单车成本估算为6181元,铝型材框架车身单车成本估算为10732元,铝型材框架车身较全钢车身上涨约105%。五门四座车型相比三门两座车型成本约上涨20%左右。

        3.5产线投资分析

        为更好进行产线投资分析,预定以下前提条件:

        (1)按产能4万/年、生产时间为5年,每天2班计;

        (2)总装费用差异较小,产线投资对比不计总装投入;

        (3)三门两座与五门四座车型模具、检具和夹具考虑设计通用率目标为70%;

        (4)全钢车身方案主机厂投入冲压、焊装、涂装与总装,铝型材框架车身方案主机厂投入焊装(含分总成焊装)、涂装与总装。

        以下对各阶段投入进行估算分析。

        3.5.1冲压投资分析

        全钢车身厂房(12000m2)、冲压线及模检夹设备由公司自行投入,共需投入34660万元。铝型材框架车身公司不投入厂房及冲压线,仅投入模具、检具和夹具设备,且由于型材从供应商现有截面形状中选择,可与供应商分摊成本。经测算,铝型材框架车身方案需为冲压投入6100万元,比全钢车身方案节省28560万元(表4)。

        3.5.2焊装投资分析

        2种技术路线对于厂房都有需求,因此在此不做评估,仅评估差异性较大的部分。全钢车身焊装投入按照传统模式估算,预计投入5205万元。铝型材框架车身焊装,自建分总成焊装线,共计需投入5495万元,比钢车身方案投入增加290万元(表5)。

        3.5.3涂装投资分析

        全钢车身涂装投入按照传统模式估算,预计投入20560万元,铝型材框架车身焊装需投入7460万元,比全钢车身方案投入减少13100万元(表6)。

        根据以上投资分析,全钢车身总计需投入60425万。铝型材框架车身总计需投入19055万元,较全钢车身方案投入减少43953万元。

        4收益综合分析

        4.1轻量化效果

        以三门两座车型为例,在同等扭转刚度及模态目标下,铝型材框架车身质量共计141kg,较全钢车身降低159kg,降重53%,轻量化效果显著。

        4.2性能提升收益

        结合行业平均水平,具体到本案例,141kg降重预估可提升续驶里程8.3%,制动性能提升7.5%,转向力降低9%。

        4.3投入产出综合收益

        以三门两座车型为例。从单车成本估算方面,铝型材框架车身(10732元)较全钢车身(6181元)增加4551元。从产线投入方面,按20万辆产品周期计算,全钢车身单车投入3021元;铝型材框架车身单车投入953元,较全钢车身单车投入减少2068元。从节约电池电量方面考量,铝型材框架车身可节约3kW·h电量,较全钢车身可节省单车成本约3000元。综合以上主要方面,铝型材框架车身较全钢车身单车减少投入517元。

        5结束语

        车身轻量化技术路线选择应根据公司现有资源、车型投入等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针对本公司需全新投入产线及产量规划情况,选择铝型材框架车身能够用更低的前期投资,实现单车效益的最大化

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分析?新能源汽车板块研究

       节能型汽车,指的是主要动力是内燃机,综合工况燃料损耗量比下一个阶段目标值的汽车要出色,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新能源汽车,指的是采用新型汽车动力系统,完全或是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主要涵盖纯电动汽车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还有燃料电池汽车。

       微混,指的是汽车发动机自动启停,一级节油,等红绿灯的时候,汽车发动机停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混合动力。

       轻混:指的是可以回收减速以及制动能量,二级节油,减速能量回馈,汽车电动机不参与汽车驱动。

       中混:指的是汽车电动机辅助发动机运行,减少汽车发动机输出波动。

       强混:指的是汽车发动机辅助电动机运行,低速的时候能够纯电动运作。

       插电式混合动力,也就是PHEV,可以外接充。

       纯电动汽车,也就是EV,用纯电力驱动。

       燃料电池汽车,也就是FCV,用燃料电池驱动。

       简单而言,节能型汽车是不能够外接充电的内燃机或是电动机混合动力汽车,也就是HEV。能够外接充电的是PHEV,也就是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

       中混以及强混,还有PHEV,依据汽车电动机以及发动机的功率配合方式,能够分为并联或是串联,或是混连三类。

       增程式,也就是REEV,是采用串联结构的PHEV。

       按照混合动力用电机的差别,主要分为BSG以及ISG两类技术。ISG,指的是启动或是发电一体化电机。

       BSG指的是皮带传动启动或是发电一体化电机,在汽车发动机前端用皮带传递部门把汽车电机以及发动机连在一起,这个机构较为简易,只能够起到发动以及制动能量回收的作用,节油率较低,通常12伏的BSG节油率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

       ISG指的是集成启动或是发电一体化电机,直接集成在汽车发动机主轴上面,是一种瞬态功率不小的汽车电机。在汽车起步时期能够短时间代替汽车发动机驱动汽车行驶,起到启动汽车发动机的作用。汽车正常行驶的时候由汽车发动机驱动汽车,这个电机断开或是起到汽车发电机的作用。汽车刹车的时候,这个汽车电机能够再生发电,进行制动能量的回收。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受到了的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技术改进。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不断改进,从电池技术、电机技术、控制系统技术到车身结构技术,都在不断改进,使新能源汽车的性能更加稳定可靠。

       二是成本降低。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不断降低,电池成本、电机成本、控制系统成本等都在不断降低,使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更加实惠,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三是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受到了的大力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补贴、税收优惠等,以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四是市场拓展。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正在不断拓展,从传统的汽车市场向新能源汽车市场转变,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也在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新能源汽车板块研究

       新能源汽车板块是指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投资板块,包括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新能源汽车服务提供商等。新能源汽车板块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研究。新能源汽车市场研究主要是指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供求状况、消费者需求、技术发展趋势等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把握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

       二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主要是指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技术、电机技术、控制系统技术、车身结构技术等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性能。

       三是新能源汽车政策研究。新能源汽车政策研究主要是指对新能源汽车政策的研究,包括补贴政策、税收政策、投资政策等,以便更好地把握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

       四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主要是指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研究,包括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新能源汽车服务提供商等,以便更好地把握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好了,关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分析”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新能源汽车技术分析”,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