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相关资讯 相关资讯
明智行动的艺术_明智行动的艺术读后感
ysladmin 2024-07-23 人已围观
简介明智行动的艺术_明智行动的艺术读后感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关于“明智行动的艺术”的话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梳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1.产品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关于“明智行动的艺术”的话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梳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1.产品经理需要什么技能?
2.《学会提问》——摘自《樊登读书?非凡精读馆》
3.为什么要立即行动,绝不拖延?
产品经理需要什么技能?
1.沟通能力优秀的产品经理一定是个成功的沟通者, 沟通能力包括口头沟通能力和文字沟通能力。产品经理的一个最主要角色是做为沟通的中心。产品经理的沟通能力不仅体现在和不同工作岗位的人进行有效沟通,和不同个性的人沟通。例如,大部分工程师的性格偏内向,而大部分销售和市场人员则很外向,和不同工作岗位的人沟通时用不同的”语言” 。如果要进行高效沟通,很重要的一点是说沟通对象关注和易于理解的”语言”。比如,在和市场人员沟通和与工程师沟通时,要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对于市场人员说太多诸如”数据库性能”、”内存管理算法”之类的东西,无疑会让他们郁闷不解;而对工程师谈话过于概念化,也无助于他们设计真正的实现细节;类似的,在同老板们沟通时,则应该更多聚焦在较高的层面上,避免过于深入细枝末节的事情。
2.无授权领导能力
成功的产品经理是优秀的领导者,即便是没有明确的授权。产品经理通常需要在多个领域执行领导工作,包括领导项目团队、领导产品战略和蓝图指定,以及领导跨团队的产品活动等。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产品经理通常没有得到公司正式的授权。此时,是否具有”无授权领导能力”就成为成功与否的关键。如何在无授权的情况下领导团队,我的建议是–综合运用影响力、协商、人际关系及其他类似技能。
3.学习能力
IT产业是一个快速变化的产业,”不变的也许只有变化”,新技术不断涌现,今日的新产品在几个月后就会变成大路货,甚至更快。优秀的产品经理必须能够快速学习,即便是在比较新的领域。具备此能力才能相对容易地在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技术趋势下管理好产品。.很多公司在招聘产品经理的时候会犯一个错误–他们过分看中既有经验。比如,一个公司要做安全软件,他们就回在招聘时说明”需具有安全软件领域5年以上工作经验”。这其实是个错误的方法,更好的做法是寻找在软件领域有工作经验的产品经理,同时善于快速学习。
4.商业敏感度
优秀的产品经理对商业有极好的感觉,他们清楚如何发现市场机会,了解竞争差异化的重要性,并能提出制胜的产品战略、定价、推广策略、合作以及盈亏分析等。看到这些,别以为产品经理就该是MBA毕业。实际上,大多数优秀的产品经理并没有上过什么MBA,但是他们对商业有很强的敏感。
5.热爱产品
优秀的产品经理对产品有发自内心的热爱。他们孜孜不倦地尝试各种新产品,注册各种产品的测试版,下载产品的试用版并仔细揣摩,一有时间就去网上看各类新产品的网站。他们对设计优秀的产品喜爱有加,即便这些产品并非自己公司的;他们鄙视那些没品的产品,即便那是自己公司开发的。最重要的是,他们醉心于创造优秀的产品–无论是全新的产品或是既有产品的改进。
6.注重细节,追求完美
优秀的产品经理对细节孜孜以求,注重细节是开发优秀产品的最重要先决条件,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Steve Jobs曾说:iMac笔记本并非只是透明颜色和外壳外形与众不同,这个产品的核心理念在于成为最精致的消费电脑。在最新的iMac中,我们坚决去掉了散热扇,因为我们认为使用一台不嗡嗡作响的电脑工作更令人愉悦。当然,并不是我决定就可以取消散热扇,它需要工程师们付出巨大的努力,找到管理电源和散热的更好办法。这是产品设计之初就存在的核心理念。这也是用户愿意选择我们产品的原因–追求每个细节的完美,从而能让用户更方便愉悦地使用他们的电脑。优秀的产品经理不但注重产品设计的细节,在其他事情上一样追求完美,比如进行竞争状况分析、制作项目,以及所有其他自己负责的工作。
7.日常产品管理能力
优秀的产品经理具备良好的日常产品管理能力,包括:撰写市场需求文档(MRD)和产品需求文档(PRD) 进行竞争状况分析 规划产品路线图 制作产品演示PPT 设计用户界面 分析产品数据等. 以上这些核心能力不但有助于产品经理的自我提升,同时对于招聘产品经理也有参考价值。
资料拓展产品经理(英文名:Product Manager),又称品牌经理(Brand Manager)、产品企划,是指在公司中,针对某一项或是某一类的产品进行规划和管理的人员,主要负责产品的研发、制造、营销、渠道等工作。
产品经理是企业守门员、品牌塑造者、更是营销骨干。它既是一套完善的营销运作制度,更是博大精深的营销操作。产品经理依据公司产品战略,对某个(线)产品(介质、服务、品牌)担负根本责任的企业管理人员。产品从创意到上市,所有相关的研发、调研、生产、编预算、广告、促销活动等等,都由产品经理掌控。
《学会提问》——摘自《樊登读书?非凡精读馆》
成功人士一般都具有的特质:1、热情。目标是热情的源泉,是潜能的发源地,是成功的助推剂。对工作和事业没有热情的人,是不会取得任何伟大成就的。纵观古今中外所有的成功者,他们都是对工作和事业,爱得如痴如醉,也正是这把热情的火,才点燃了他们耀眼的成功。只有点燃热情,才能照亮人生。
2、心怀梦想。他们存在十分明确的任务感,显著的目的性。他们对自己想要的有清楚定位。他们不会轻易地被别人的想法和观点所左右。他们的意志力非常坚定,头脑睿智而富有思想。对于成功的渴求,为他人带来的收获是出人意料的。
3、策略。策略就是组合各种才能的。策略就是得学哪些、认识谁、该怎么做。然后按部就班地完成。未来的世界是属于懂得运用策略的人的,没有策略就像打仗没有枪,必会被对手打得一败涂地。所以,要想成功就必须去学习策略、研究策略、运用策略。
4、清楚的价值观。何为价值观?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遵守道德的、切合实际的判断,让我们分辨出何者为重、何者必须。若人有正确的价值观,便能使我们辩出是非黑白,明白人生的真谛。如:爱国心、荣誉感、包容心、以及崇尚自由等特质。
5、有野心。他们渴望完成工作,拥有高度的热情、使命感和自信心,他们非常自律。他们对工作非常拼命,甚至加班加点。对于成功,他们的欲望非常强烈。为了完成工作,他们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6、凝聚力。所有的成功者都有一种凝聚众人的超凡的能力,这种能力可把不同背景、不同信仰的一群人纠合在一起,建立共识,一起行动。最伟大的成功不是展现在舞台上,而是在你的内心。
7、专注。他们专注于最为重要的目标。他们不会受到其他事物的干扰,他们一定不办事拖沓。对于他们准备的重大方案,不到最后一刻,他们不会让方案就此搁笔。他们能繁忙而有效地完成各项任务。
扩展资料
成功人士的思维方式:
1、要知道你该把精力投放在什么地方,再利用80-20法则。
2、明智的人愿意接触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人,他们愿意将时间花在那些能给自己带来挑战的人身上。
3、好的想法是一回事,能不能将想法付诸实践是另一回事。
4、你的思想不能一成不变,它也需要适时发展,不要停留在你最初的想法层面上。
5、明智的人会选择和明智的人合作。
6、凡事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参考资料:
为什么要立即行动,绝不拖延?
解读时间轴:
01:45
什么是学会提问?
03:35
正确提问的益处:点石成金
07:14
如何成为一个精神强者?
11:39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如何寻找?
22:33
理由:支持结论的地基和支柱
23:57
什么是证据?证据的来源有哪些?
馆长推荐:
信息爆炸时代,我们都喜欢“吃瓜”,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四面八方的观点、声音扑面而至,众说纷纭,我们到底该信谁?
各种成功学课程、养生秘籍、心灵鸡汤无孔不入地轰炸着我们的大脑,我们怎样才能在这些所谓的“知识海洋”里保持清醒?
尽信书,不如无书。面对海量信息,只有学会用批判性的思维进行提问,我们才能“沙里淘金”,获取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本期讲读,让我们与徐英瑾老师一起,学习怎么提问,接受真理的光芒。
主讲人简介:
徐英瑾
复旦大学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工智能哲学研究专家
非凡精读馆内已解读书籍
《枪炮、病菌与钢铁》《经验的疆界》
《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我们如何思维》
《明智行动的艺术》《非理性的人》等
你将听到:
01:45什么是学会提问?
03:35正确提问的益处:点石成金
07:14如何成为一个精神强者?
11:39论题和结论是什么?如何寻找?
22:33理由:支持结论的地基和支柱
23:57什么是证据?证据的来源有哪些?
35:49推理中有哪些谬误?如何避免踩谬误的坑?
43:13推理过程中的重点注意问题:不要错配因果
精彩片段:
① 通往真相的道路充满了崎岖坎坷,而这些磕磕绊绊,就是问题。批判性思维,就是要把关键的问题“揪”出来,通过解决问题,搬开前进的绊路石,最后看到真相。
② 宁可在理由充分、证据确凿时反复无常,也不要在缺据、强词夺理的结论上执迷不悟。
③ 几乎每个你遇到的信息都有目的。换句话说,这个信息是由别人挑选和呈现的,目的是希望它能从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你的思维方式。
④ 一个人如果能够勇敢地剖析自己的错误,根据一些逻辑检查的证据发现自己哪些地方错了,然后勇敢地去接受并且承认错误,那他就是一个真正的精神强者。
打磨流程:
选书/大纲/主讲:徐英瑾
审稿:杨巧燕、杨文文
内容制作:李晴
音后期制作:空当儿文化、冰蟾文化
运营:张宇涛
打磨时长:408小时
立即行动是一个员工应有的优秀品质。如果其有了好的思想却不立即行动,只会使这个好的思想白白浪费在脑每里,更不要说取得什么抨的成绩了。“忙”、“烦”是如今职场人士说得最多的两个字。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状,除了某些客观原因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主观原因,就是多数人在工作中总是拖延。
培根曾说过:“好的思想,尽管得到上帝赞赏,然而若不付诸行动,无外乎痴人说梦。”
对于一个好的想法,我们应及时取行动。虽然不一定能带来令人满意,但不取行动绝无满意的结果可言。
记者访一位成功人士:“您成功的主要原因什么?请问您遇到挫折时是如何处理的?”
他回答:“绝不拖延,立即行动!”
记者又问题:“您是如何面对挫折的?’他回答:“绝不拖延,立即行动!”
记者继续问道:“能不能告诉我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他还是回答:“绝不拖延,立即行动!”
“绝不拖延,立即行动”这句话是最惊人的自动启动器。任何时刻,当我像有罗盘的船只一样,有明确的方向。在茫茫大海上,没有方向的船只能跟随着有方向的船只走。
《自动自发》一书的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曾说过,如果并不想从工作中获得什么,那么你只能在漫长的职业生涯的道路上无目的地漂流。只有目标在前方召唤,才会有进取的动力。
在现实职场中,没有工作目标的职业人士大有人在。他们在工作中标榜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但却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更谈不上职业规划。
他们只是机械地工作,永远无法达到最高效率。亳不过分地说,他们的个人发展会走更多弯路。因为从平凡到卓越的前提是确定明确的工作目标。
世界一流的效率提升大师博恩·崔西说,成功最重要的前提是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成功的首要因素是制定一套明确、具体而且可以衡量的目标和。他还说,成功就是目标的达成。
拿破仑·希尔也认为,所有的成功,都必须先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当对目标的追求变成一种执著时,你就会发现所有的行动都会带领你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目标是前进的力量,远大的目标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古今中外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先设定好人生目标,然后向着目标矢志不渝地追求。英国前首相本杰明·迪斯累里的成功便是最好的证明。
迪斯累里原本是一名并不成功的作家,出版数部作品却没有一部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后来他涉足政坛,决心成为英国首相。他克服重重阻力,先后当选议员、下议院、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直至1868年实现既定目标成为英国首相。对于自己的成功,迪斯累里在一次简短的演说中提到:“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目标。”
明确目标并坚持是一切成功者的秘诀。坚持目标的意义,不仅在于面对种种挫折与困难时能百折不挠、奋力拼搏,让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更重要的还在于身处逆境能产生巨大的奋进,使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与释放。
没有目标,就没有行动的方向和干事业的动力;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没有高目标就谈不上好结果。目标决定结果。
因此,我们如果想获取事业的成功,必须先设定工作目标和人生目标。
然后,瞄准我们的目标,就像射击一样,不停地试射,总有一天我们会射中靶心。
习惯二:制订并完成雨果说:“有些人每天早上预订好一天的工作,然后照此实行。他们是有效地利用时间的人;而那些平时毫无,靠遇事现打主意过日子的人,只有‘混乱’二字。”人生必须有一个帮助自己成功的,这是每一个人现在就应该开始做的事情。
我们如果现在要去一个地方,那就得有一套去这个地方的路线图,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出到达的时间。如我们做每一件事都能像我们去旅行或结婚那样谨慎小心地策划每一项活动,我们就会做得非常完美。
有时候内外因素发生了变化,并不一定能百分之百地按照原定执行,但至少它提供了一个做事的架构、方向以及优先顺序。
并不是对个人的一种束缚与管制。必须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并不是由决定的。制订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所以,对于一定要坚持,并坚信会实现它。
有跟没有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人做都希望成功,如果照行事,我们会取得想要的结果。制订的意义就是在朝成功的目标铺路。
古往今来,凡是办得成功的事、做得成功的人,无一不是在进行周密地之后才完成的。没有预先莽撞办事的人,即使偶尔得利,也很难不断取胜。有了而不去实施,不过是纸上谈兵,或者是做了一次文字游戏。
明确工作目的和任务后,能不能实现就在于能否进行合理的组织工作。
这需要我们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然后照此执行。我们应该在每一天早上制订一下当天的工作,仅仅五分钟的思考就能使我们一天的工作变得非常有效率。
沃森在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时说:“我的助手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这也是我一直没有替换他的主要原因。他有一本形影不离的工作日记,每天早晨,他都会把前一天写好的工作再翻看一遍,而在一天工作结束后,他又对这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同时把下一天的再做出来。”
这是一个多么好的习惯,也是每一位职业人士都应该学习的习惯。
的确,工作没有的人,不仅做起事来没有头绪,效率低下,也往往会给周围的人带来不便。尤其是新手,情况不熟、经验缺乏,如果没有的指引,很可能在工作中多走弯路。
因此,开始工作之前一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下面几点是制定时需要考虑的:
(1)应在开始做一件工作前就有充分地准备,而不要开始以后再手忙脚乱。
(2)要是有好几件事要同时进行,就必须安排先后顺序。预计完成正在进行的工作需要花费多少时间。既要预估今天能完成多少事,也要把第二天的工作进度安排好。
(3)养成及时汇报的习惯,这不仅能让上司掌握情况,更能留下工作效率高、踏实可靠的良好形象这对将来的发展肯定非常有好处。
总之,是否在开始工作之前制定切实可行的,是判断一个人工作是否高效的关键因素。许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认真地做一份不但不会约束我们,还可以让我们的工作做得更有条理,更有效率。当然,同许多其他重要的事情一样,执行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我们如果能做到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实现制定的,那么我们就成了一个卓有成效的职业人士。
习惯三:一次做好一件事凡是卓有成就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很注意把精力用在做一件事情上。专心致志,集中突破,这是他们做事卓有成效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谚语智慧早就告诉了我们这样的道理:两只手都想抓的人,什么都抓不住;同时追两只兔子的人,一只也追不上。
如果你同时想坐两把椅子,你可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来;如果你要两脚踏上两条船,你可能会从船上掉进水里。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曾指出:“我还没有碰到过哪位经理人可以同时处理两个以上的任务,并且仍然保持高效。”
博恩-崔西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一次做好一件事的人比同时涉猎多个领域的人要好得多。”富兰克林将自己一生的成就归功于对“在一定时期内不遗余力地做一件事”这一信条的实践。
爱迪生认为,高效工作的第一要素就是专注。他说:“能够将你的身体和心智的能量,锲而不舍地运用在同一个问题上而不感到厌倦的能力就是专注。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天都要做许多事,而我只做一件事。如果一个人将他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上,他就会成功。”
人的时间、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在特定的时间内做很多的事,也不能把所有的事都在同一时间内做好。
因此,一次做好一件事,是一个职业人士获取成功不可或缺的习惯。只有当我们一心一意去做每一件事情时,我们才能把它做好。
习惯四:要事第一被美国《时代》杂志誉为“人类潜能的导师”的史蒂芬·柯维博士曾经说过:“人类的重要任务就是将主要事务放到主要的位置上。”他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指出,高效能人士要养成“要事第一”的习惯。
“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即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与组织均针对要事而来,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顺位”。
闻名世界的哈佛商学院,每年招收750名两年制的硕士研究生,30名四年制的博士研究生和2000名各类在职的经理进行学习和培训。他们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讲述一种很有效的做事方法——80:20法则。
即法则。法则是宇宙的根本法则。我们人体内80%是水,20%是其他物质;一个组织内,20%的人是优秀的,80%的人是平庸的;一个企业的产品,80%的效益来源于20%的产品。
根据法则,任何工作,如果按价值顺序排列,那么总价值的80%往往来源于20%-的项目。
简单地说,如果我们把所有必须干的工作,按重要程度分为十项的话,那么只要把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干好,其余的八项工作也就自然而然地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所以,要把手中的事情处理好,就要把那些无足轻重80%的工作往后排序,而把自己的时间、精力集中在最有价值的20%的工作中去,这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每一名员工,都应该学会运用这个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以重要的事情为主,先解决重要的问题。对于一些旁枝末节,可以大胆地舍弃。要知道,科学地取舍能够帮助你把事情做得更好。如果分不清轻重缓急,做事就会没有,就有可能错过大好的机会。为什么许多人都在勤勤恳恳地工作,但结果却不一样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的人缺乏洞悉事物轻重缓急的能力,做起事来毫无头绪。
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摆在第一位,这是一个好习惯。否则我们会被那些不重要的事耽误精力和时间。对于高效能人士而言,永远先做最重要的事情。这是他们最佳的工作习惯!
现实生活中,天天会有各种事情纷至沓来,让我们应付不过来。然而记住:不管事情有多少,永远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坚持下去,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向成大事靠近了。
人们往往根据事情的紧迫感,而并非事情的重要程度来把先后顺序安排好,这样的做法是被动的,高效能人士通常不会如此工作。“分清轻重缓急,设定优先顺序”,这是时间管理的精髓所在。
习惯五:学会听取批评善于听取正确的批评,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纤正自己的前进方向是优秀职业人士的一项良好习惯。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意见看法与自己相左的人。我们认为自己十分优秀的业绩或得意报告却被他们贬得一文不值,我们竭尽全力做出的创意被他们指责为脱离实际,我们认为做得很好的事却成了别人批评的焦点。面对这些批评,大多数人都会头脑发热,生气地据理力争,甚至还会用非常恶毒的话予以还击,结果使事情变得更糟。还有一些没有主见的人,一听到别人的批评,马上就推翻之前所有的努力,从而在成功之路上走弯路,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损失。
其实,不管我们从事什么工作,总会有人对我们的表现提出反对。过分看重别人的批评,只会增加自身的压力;如果仅仅因为批评而否定自己,更不是明智之举了。
作为一名优秀职业人士要善于从批评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的动力。
批评通常分为两类:有价值的评价和无理的责难。不管怎样,坦然面对批评,并且从中找寻有价值、可参考的成分,进而学习、改进,你将获得意想不到的东西。
谁都不能保证所做的事百分百地正确,就连爱因斯坦都承认自己的结论有时候是错误的。所以,千万不要恃才自傲,认为只有自己才是伟大的,而听不进去别人的忠告。
习惯六: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杰克·韦尔奇有一句名言:“管理效率出自于简单。”简单式管理已成为很多企业奉行的模式。同样,工作效率也出自简单。高效能人士从不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是高效率工作的良好习惯之一,是处理问题的最高艺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打破常规。
一个餐桌旁,七八个朋友为了如何打开一个酒瓶塞子而苦恼甚至快要败了酒兴。他们每一个人都轮流折腾,那个软木塞子不但没有起出来,反而朝瓶内陷进去了半厘米。
有人认为应该用小刀挑;有人立刻反对,认为木塞木质松软,很难成功。
有人建议试一试用螺丝刀旋进木塞,像喝干红那样开瓶;这个主意又有人反对,因为稍微朝下用点力,木塞就会掉进瓶里。又有人站出来认为,最好的办法是用锥子靠瓶颈一侧插入木塞,然后将木塞随着锥子一起拔出。大家都赞成,可惜一时找不到锥子。
这时,一个沉默不语的“傻小子”拿起那瓶酒,用手指头使劲捅了捅木塞,木塞便掉进酒瓶子里了。大家正要骂他,他却拿起酒瓶说:“大家看哪,这酒不是可以倒出来了吗?”
把酒瓶上木塞子打开原来这么简单。对于如何才能喝到瓶子里的酒这个目标而言,这个方法是最有效的。当人们都把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放在工具上时,就把问题弄复杂了。如果转换一下角度,把思考点放在终极目标,问题就变得非常简单,从而更快地得到解决。
美国宇航局曾经向全世界招标,制作一种高科技的航天飞机专用笔。要求很苛刻:不能使用任何油墨,不能续水,要能持续使用,可以在任何状态下——顺着、横着、倒着都能使用。消息发布后,料想全世界的发明天才都会大动脑筋,拿出好点子、好创意。说不定会有一些新奇可人的高新技术产品问世。但过了一段时间,从德国打来一封电报,内容寥寥六个字:“试试铅笔如何?”
有很多事情包括那些很简单的事之所以难做,是因为人们要么常常把自己的思维局限于既定的程式里,要么往往把问题想得太复杂。遇到问题时,总是想着用复杂的办法去解决,导致束手无策。如果能打破常规,用简单对付简单,用简单对付复杂,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了。
习惯七:充分利用零碎时间高效能人士善于将零碎的时间有机地运用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在车上时、在等人时,可一边学习、思考或简短地下一个行动等等。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短期内也许没有什么明显的感觉,但长年累月,将会有惊人的成效。
所谓零碎时间,是指不构成连续的时间或一个事务与另一事务衔接时的空余时间。这样的时间往往被人们毫不在乎地忽略过去。零碎时间虽短,但倘若一日一日、一月一月、一年一年地不断积累起来,其总和将是相当可观的。凡是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几乎都是能有效地利用零碎时间的人。
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在有效利用零碎时间方面堪称楷模,他曾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雷曼的体会更加具体,他说:
“每天不浪费、不虚度或不空抛剩余的那一点时间。即使只有五六分钟,如果利用起来,也一样可以有很大的成就。”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我只是利用别人喝茶的时间从事读书写作,所以才完成了那么多的作品。把时间积零为整,精心使用,这正是古今中外很多名人取得辉煌成就的奥妙之一。
我们往往注意整块时间,而对于零碎时间利用不够,其实这是一种很大的生命浪费。专家实验结果证明:一个人如果每天拿出三十分钟时间来研究一个专业问题,那么五年后,他就可以成为这个领域有发言权的专家。他至少可以同大师、权威们对话。
真正有志于成功的人是善于利用时间的人。很多时候,时间并不是大段大段以整块的形式出现,它们无影无形地隐藏起来,就像不起眼的水珠,10秒、30秒、60秒,无声无息地落入了岁月的长河。如果我们不管不顾,它们就会烟消云散,就像微小的芝麻粒掉进了石头缝里,很难把它们重新拾起来,一天中很多时间就这样白白地被浪费了。但是,只要我们抓住它们的行踪,珍惜并利用它们,它们就能变成江河之水。
时间很少整块地出现,而事情却常常需要集中处理。人们很难在短暂的时间中作出并实行一个。即使我们很紧凑地安排了日程,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等车、等飞机和等人的空闲时间。“空闲时间”并不可怕,可怕、可悲的是出现“空白时间”。有效地利用这些零碎的时间吧!就像攒钱一样,一分一分地积累,到最后就会创造财富。
主动迎接工作挑战职场上有难度、有创新的工作都是一种挑战。一位优秀的职业人士委勇于面对这种挑战!主动迎接工作中的挑战是一种香只极进取的工作精神,也体现了敢于迎接挑战的勇气。
挑战可以成就我们。如果失去接受挑战并承担压力的勇气,我们就输掉了一切。
西方有句名言:“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他的命运。”不敢向高难度的工作挑战,是对自己潜能的否定,只能使自己的无限创造力化为有限的成就。
勇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是获得巨大成功的关键。一个谨小慎微、缺乏挑战精神的人,即使他有令人羡慕的才华和能力,也难以有什么大的作为;唯有奋斗进取,勇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的职场勇士,才能创造骄人的业绩。科尔的成功足以说明这一点。
科尔曾经是一家报社的职员。他刚到报社当广告业务员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他甚至向经理提出不要薪水,只按广告费抽取佣金。经理答应了他的要求。
开始工作后,他列出一份名单,准备去拜访一些特别而重要的客户。其他业务员都认为争取这些客户,简直是天方夜谭。在拜访这些客户前,科尔把自己关在屋里,站在镜子前,把名单上的客户念了十遍,然后对自己说:
“在本月之前,你们将向我购买广告版面。”
之后,他怀着坚定的信心去拜访客户。第一天,他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与二十个“不可能的”客户中的三个谈成了交易;在第一个月的其余几天,他又谈成了两笔交易;到第一个月的月底,二十个客户只有一个还不买他的广告。
尽管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绩,但科尔依然锲而不舍,坚持要把最后一个客户也争取过来。第二个月,科尔没有去发掘新客户。每天早晨,那个拒绝买他广告的客户的商店一开门,他就进去劝说这个商人做广告。每次,这位商人都回答说:“不!”每一次科尔都装没听见,然后继续前去拜访。
到那个月的最后一天,对科尔已经连着说了数天“不”的商人口气缓和了些:
“你已经浪费了一个月的时间来请求我买你的广告了,我现在想知道的是,你为何要做这件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
科尔说:“我并没浪费时间。我在上学,你就是我的老师。我一直在训练自己在逆境中的坚持精神。”那位商人点点头,接着科尔的话说:“我也要向你承认,我也等于在上学,你也是我的老师。你已经教会了我主动接受挑战这一课。对我来说,这比金钱更有价值,为了向你表示我的感激,我要买一个广告版面,当作我付给你的学费。”
挑战普遍存在于工作当中。在这个百舸争流、万类竞争的时代,挑战更是无处不在。对于所有的职业人士来说,上帝都公平地赐予了机遇,只不过机遇潜伏在挑战当中,感受不到挑战存在的职业人士就不会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有的人也许会说:“不是我感受不到,而是我从事的工作确实没挑战可言。”可以断定,经常说这种话的人一定很长时间没被领导表扬了,甚至可能,领导正在考虑是否继续聘用他。
在工作中认识不到存在挑战的人大多都缺乏足够的工作热情,也缺乏充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从来不要求自己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完美,他们认为只要把上司分配的任务做完就万事大吉了。他们缺乏主动接受挑战的意识,因为他们没有把工作当回事儿。所以,即使有一天挑战摆在面前,他们也不会主动去接受,而是将其拒之门外,结果,成功的机会也被他们拒之门外了。
唯有主动迎接挑战才能把握成功的机会,否则我们将与成功擦肩而过。
主动迎接挑战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工作精神,也体现了我们把工作当回事儿的品格。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我们的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地体现和开发,我们的意志也可以得到足够地锻炼,工作经验也会得到很好的积累。这样,我们便具备了成功的条件,成功将指日可待。
总之,一个人如果没有主动迎接挑战的精神和勇气,就不会有成功的希望,个人价值也得不到充分体现和提升。组织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具有这种勇气的员工。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竞争社会中,需要的是敢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的狮子,而不是那些只会做好简单工作的绵羊。
追求真实的高度一个人不能满足于尚可的工作表现。只有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追汞半越,才能不断提升,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优秀职业人士,达到个人真实的高度。
许多人对自己的工作并不如意,也不把工作当回事儿。但他们却不努力改变现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默默忍受着工作带来的苦恼。当感到沮丧或筋疲力尽时,他们便会自我安慰道:“唉!有什么办法呢?这就是生活!我还能做些什么呢?”言下之意,只要能赚钱养家,枯燥乏味的工作是可以容忍的。
事实上,他们对工作的意义缺乏深入地理解。我们并不需要委屈自己的梦想。一个优秀的职业人士应当把追求卓越当成一种人生标准,把工作变成自己希望的理想境界。
对于大部分职场人士来说,顺其自然的结局只能是平庸无奇的。为什么在可以选择更好的时候我们总是选择平庸呢?如果不可能在一年之外另外弄出一天,那为什么不利用这三百六十五天呢?为什么我们只能做别人正在做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超越平庸?如果一个运动员顺其自然的话,他永远也不可能夺取冠军。想把金牌带回家的运动员必须超越已有的纪录。著名的思想家、演讲家爱默生曾说过:
“不要总说别人对你的期望值比你对自己的期望值高。如果哪个人在你所做的工作中找到失误,那么你就不是完美的,你也不需要去找理由。承认这并不是你的最佳表现,千万不要挺身而出去捍卫自己。当我们可以选择卓越时,却为何偏偏选择平庸呢?”
事实上,“追求卓越的工作表现”并不仅仅限于追求工作业绩,它还是一种生活标准,它是一种心理状态和思想存在。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自己最擅长的才智发挥出来,应用到我们孜孜追求的事业上,创造出高绩效的工作和高质量的生活。
在我们打算不断增强自己的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突破自我设定的局限。“自我设限”是人生的最大障碍,突破它,我们将会在工作中创造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一个人只有不断地突破自我设定的局限,不断为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才会把自己的工作当回事,重视自己的工作,进而激发出自己的工作潜能。下述跳蚤的故事也许对我们有所启发。
跳蚤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动物,有着极强的弹跳能力。统计表明,一般跳蚤跳的高度可达它身体的四十倍左右。跳蚤可以称得上动物王国里的“跳高冠军”。
把一只跳蚤放进玻璃杯中,我们就会发现跳蚤会立即跳出来,再重复上几遍,结果仍会如此。
接下去,在杯上加一个玻璃盖,“嘣”的一声,跳蚤会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于是,跳蚤就会感到十分困惑,但是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被撞后,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
再过一会儿,你就会发现跳蚤再也不会撞到盖子,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地跳动。
一个小时后,当你把这个盖子轻轻拿掉,跳蚤不知道盖子已经去掉了,它还是在原来的这个高度继续跳;再过几个小时,你会发现这只跳蚤还在原来的高度跳。一天以后发现,这只可怜的跳蚤还在这个玻璃杯里不停地跳着——它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
难道跳蚤真的不能跳出这个杯子吗?绝对不是。问题在于经过几次碰撞,它心里面已经默认了这个杯子的高度是自己无法逾越的,它已经有了自我设定的局限。
有限的追求造成有限的人生,每个人的心里面总有个“盖子”,如果我们不将它打开,就会像故事中的跳蚤一样,永远无法达到自己的真实高度。
总之,我们千万不要为自己的潜能设限,要勇于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如果我们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人
好了,今天关于“明智行动的艺术”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明智行动的艺术”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