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报价 汽车报价

LNG汽车加气站技术发展论文_lng加气站未来的发展

佚名 2024-05-22 人已围观

简介LNG汽车加气站技术发展论文_lng加气站未来的发展对于LNG汽车加气站技术发展论文的问题,我有一些经验和见解,同时也了解到一些专业知识。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1.求篇论文提纲。。。。2.LNG汽车的现状3.标准的加气站可行性报告怎么写4.LNG加气站的概述求篇论文提纲。。。。一、我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交通能源与环境问题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对

LNG汽车加气站技术发展论文_lng加气站未来的发展

       对于LNG汽车加气站技术发展论文的问题,我有一些经验和见解,同时也了解到一些专业知识。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1.求篇论文提纲。。。。

2.LNG汽车的现状

3.标准的加气站可行性报告怎么写

4.LNG加气站的概 述

LNG汽车加气站技术发展论文_lng加气站未来的发展

求篇论文提纲。。。。

       一、我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交通能源与环境问题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对我国尤为严峻

       目前世界汽车保有量约8亿辆,预计到202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2亿辆,主要增量来自发展中国家。国际能源机构(IEA)的统计数据表明,2001年全球57%的石油消费在交通领域(其中美国达到67%)。预计到2020年交通用油占全球石油总消耗的62%以上。美国能源部预测,2020年以后,全球石油需求与常规石油供给之间将出现净缺口,2050年的供需缺口几乎相当于2000年世界石油总产量的两倍。与此同时,交通能源消耗也是造成局部环境污染和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此,全球已达成共识:交通能源转型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国汽车业迅猛发展。2005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过570万辆,分别居世界第三位和第二位,自主品牌轿车和汽车出口均出现大幅增长。预计2020年前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国和主要的汽车出口国之一。我国目前的汽车人均保有量还很低,2003年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美国的2.5%(19辆),大约相当于美国90年前的水平,是世界上汽车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预计2020年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3~1.5亿辆。但是,当我国刚刚到达汽车社会门槛,车用石油消费在石油总消费中的比例(1/3以下)还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时(1/2以上),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石油供应的日益紧张。同时,车用石油消耗所产生的空气污染和CO2排放也正在变成愈来愈严重的问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CO2排放国,由此产生的国际政治和经济争端将会愈演愈烈。这充分表明,我国所面临的石油安全与交通能源问题将来势更猛、影响更大、挑战更加严峻。按传统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发展下去,不可持续,实现我国交通能源动力系统转型是大势所趋。

       2、未来20年是我国交通能源动力系统转型的战略机遇期

       历史上,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变革一直处于技术革命和经济转型的核心位置。十九世纪,煤和蒸汽机火车引发了欧洲的工业革命,开创了人类的工业经济和工业文明;二十世纪,石油和内燃机汽车促成了美国的经济腾飞,把人类带入了基于石油的经济体系与物质繁荣,也带来了能源环境的巨大挑战。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替代燃料和混合动力为代表的各种新型汽车能源动力技术迅猛发展,相互竞争,引发了一场新的技术变革,预示着人类将要进入后石油时代过渡期和能源动力技术创新突破的机遇期。

       这场能源动力系统变革的主要趋势是汽车能源多元化、汽车动力电气化和汽车排放洁净化: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生物燃料对于各种车辆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成为各国共同推广的新型燃料;混合动力作为新型汽车能源动力技术共性平台,继承了先进内燃机技术,结合高效洁净的电力驱动方式,既充分利用现有燃料基础设施,又能包容各种新型燃料,现已成为新型动力汽车产业化的里程碑;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新兴能量转换装置,尽管目前还存在很多需要克服的技术障碍,但其作为新一代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远期解决方案仍然被全球所看好。

       汽车能源动力技术的变革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混合动力有望在近中期逐步普及;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商业化大约在2020年以后。面向中长期的汽车技术发展,我国汽车所处的这一技术变革时期为我国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变革提供了历史机遇。

       机遇之一:中国的资源和能源状况适合发展新能源交通动力系统。中国缺油、少气、多煤,这一结构特点给交通能源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基于各种资源特点的多种替代燃料可以充分发挥我国地域辽阔和资源多样性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基于煤炭的燃料工业、基于生物质的农业能源和基于天然气的各种气体燃料技术,从而实现交通能源来源的多样化。同时,从我国城乡布局看,城市模式以大城市群为主要特点,汽车燃料基础设施比较集中,有利于燃料清洁化管理和监督。我国广大农村,随地区不同,其一次能源资源特点也不同,这比较适合发展一次能源来源多元化、燃料制取和消费当地化的燃料供应体系。

       机遇之二:我国具有实现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变革的后发优势。从我国汽车发展阶段看,具有后发优势。尽管发达国家政府均大力推动各种代用燃料汽车的应用和向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的转型,但是其传统汽车产业庞大,石油基础设施完善,消费习惯难以转变,实施转型社会成本高昂,转型难度很大。而我国汽车工业刚刚发展起来,汽车普及率低,因而在汽车动力系统发展战略选择上,有更大的自由度。相对常规汽车而言,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如果政策得当,可以在世界上率先实现转型。

       机遇之三:实施汽车动力系统变革,是多年来我国发展清洁汽车和电动汽车成功实践的战略总结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对我国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实现我国汽车工业跨越发展的战略考虑,“九五”期间,科技部会同有关部委组织实施了“清洁汽车行动”,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目前,全国已有燃气汽车22万辆,加气站700余座,年替代石油150万吨。而且天然气汽车呈现快速增长势头,预计今后几年将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阶段。“十五”期间,科技部组织实施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投入8.8亿元,是最大的科技专项之一。全国200余家单位、2000多名骨干科技人员直接参与实施,初步形成了官、产、学、研合作机制。目前,小型纯电动车辆已经开始小规模产业化,混合动力汽车已有多个车型通过国家认证成为产品,燃料电池汽车已进入示范考核运行阶段。自主开发的燃料电池、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系统具备批量化生产能力。这为我国汽车动力转型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技术、人才和实践基础。

       二、我国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发展的战略选择

       基于我国汽车能源动力系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我国汽车能源动力系统发展目标应当是立足转型、尽快转型。但是,新型汽车能源动力系统与现有汽车能源动力系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我国当前汽车产业发展和节能环保问题还要靠现有汽车能源动力技术解决。为此,应当选择一种“过渡”和“转型”并行互动、协调发展的战略。一方面,发展节能汽车解决紧迫的能源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开展新能源汽车研究,瞄准未来汽车竞争制高点和实现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节能汽车

       优化现有以石油和内燃机为基础的车用能源动力系统,发展节能汽车,重点发展直喷式内燃机及其混合动力系统。利用现有液体燃料基础设施,实施汽柴油清洁化战略,逐步与国际燃油规范接轨;大力发展各种合成燃料,尤其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煤基合成燃料,并与汽柴油混合,形成新型清洁燃料。

       2000年以来,我国汽车(包括农用汽车)汽柴油年消费约占全国汽柴油消费总量的一半,石油消费的1/3左右。这一数据说明三个问题:1)车用汽柴油消费总量与石油消费总量同步快速增长。考虑到汽车市场的持续升温,石油安全风险很大。2)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我国汽柴油消费占石油总消费的比例较低。通过石油消费结构调整优化,可实施汽车燃料的间接替代。主要是通过置换方式将替代难度较小的工业燃料等用非石油产品先行替代,将其原先使用的石油燃料用于汽车。则在相同石油消费总量下,车用燃料消费总量大约具有20%以上的上升空间。3)我国目前车用燃油消费总量与汽车保有量之比偏高,也即汽车油耗量偏大,节能的潜力巨大。2002年,我国计入农用车和摩托车后的等效平均单车年耗油量约为1.5吨,接近美国2000年的平均单车年耗油量,而大大高于2000年的法国(1.2吨)和日本(1吨)。平均单车年耗油量取决于车辆技术、车型结构和行驶里程以及运行工况等因素,中长期均有较大的改善潜力。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能源领域战略研究结果,建议2020年我国汽车节能目标为:在汽车保有量调节在1.5亿辆以内的前提下,平均单车年油耗量控制在1吨左右。与目前相比,节约1/3左右,节油潜力7000万吨左右。汽车燃油消耗总量控制在1.5~2亿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关键的节能汽车能源动力技术如下:

       (1)高效柴油发动机技术

       轿车柴油机节能效果与汽油混合动力不相上下。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分析预测,如果2020年我国柴油轿车发展到乘用车的20%,则当年可节约燃料1880万吨。为此应当在我国发展先进的柴油轿车,但是必须解决好排放控制关键技术问题。主要包括:柴油机电控技术,排气后处理技术和清洁柴油与代用柴油技术;柴油机电控高压燃油喷射系统和智能化发动机电子管理系统,是绿色高效柴油机核心关键技术,应当大力发展;柴油机排放控制可采取如下应对策略:EGR(废气再循环)技术成熟,效果显著,应尽快推广使用;DPF(微粒捕捉器)技术2010年前将会在欧洲柴油轿车普及,我国需加快应用速度;NOx(氮氧化物)催化转换器技术路线需要慎重选择,SCR在商用车中的应用应当引起重视;发展合成柴油和生物柴油对解决柴油的数量和质量都具有重大意义,要大力发展代用柴油技术,力争在2020年,将生产能力提高到1000万吨以上。根据2002年统计,我国农用车所消耗的柴油总量与常规柴油车的柴油消耗总量不相上下。开发节能、经济的新型农用车并逐步采用农业能源作为燃料对于汽车节能和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节能汽油发动机技术

       当前,我国的轿车基本上是汽油轿车,目前采用的轿车汽油发动机还有20%以上的节能潜力。汽油发动机节能技术的发展呈如下趋势:缸内直喷技术、电辅助增压、电动气门、可变压缩比、停缸控制技术等将在今后五年规模产业化。世界各国正在对直喷汽油发动机技术开展深入研究。以日本为代表的非均质直喷技术面临燃烧稳定性和后处理等问题,以欧洲为代表的均质直喷技术正在兴起。电动气门与无凸轮发动机技术也在突破之中。电动气门具有与电控喷射同等重要的意义,它将给发动机空气系统控制和循环过程管理带来一系列节能技术变革,如取消节气门,可变压缩比、部分停缸等。目前我国轿车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在中小城市和农村,摩托车和三轮摩托车是主要个人交通工具,保有量已达1.2亿辆以上,其节能环保水平急待提高,其升级换代趋势值得关注。有针对性的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超微型节能汽油车具有重要的节能意义和市场前景。

       (3)先进的混合内燃机技术

       先进内燃机的发展呈现多重混合化趋势。

       燃料供应的混合:常规汽柴油与代用燃料混合。以常规汽柴油为主,将各种代用燃料,包括醇醚燃料与汽柴油掺混并进行适当设计将会成为主流燃料技术。

       燃烧方式的混合:汽油机均质充气与柴油机压燃点燃混合。以燃料混合技术和控制技术为基础,综合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燃烧方式优点的均质压燃HCCI内燃机技术正在兴起。

       输出功率的混合:内燃机与电机功率的混合。新型集成化大功率启动电机/发电机一体化装置ISG与新型电源系统技术既是内燃机电控技术的扩展和深化,也是复杂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基础模块技术。内燃机的混合化是联结现有汽车节能环保技术与新能源汽车技术之间的桥梁。

       2、新能源汽车

       开发新一代车用能源动力系统,发展新能源汽车。重点发展各种液体代用燃料发动机及其混合动力汽车,逐步过渡到采用生物燃料的混合动力和可充电的混合动力;进一步发展以天然气为主体的气体燃料基础设施,分步建设长期可持续利用的气体燃料供应网络;以天然气发动机为基础,发展各种燃气动力,尤其是天然气/氢气内燃机及其混合动力;发展新一代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其混合动力,到2020年,达到规模商业化水平;大力推进动力电池的技术进步,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纯电动车尤其是微型纯电动车。以城市公交车辆为重点,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示范与商业化。

       (1)车用能源转型的方向和重点

       车用能源转型的方向将从石油、天然气/煤层气、煤基燃料向生物质燃料和化石能、核能及可再生能源制氢和发电过渡。从资源来源看,中长期车用石油替代燃料的主体将来自三方面:煤基燃料、生物燃料、天然气燃料。到2020年,总量将可达到3000万吨以上,占车用燃料总消费的15%~20%,与欧盟的预期目标基本相同。从车辆应用角度看,车用代用燃料主要有三类:含氧燃料(醇/醚/酯)、合成油(BTL/CTL/GTL)、气体燃料(甲烷气/合成气/氢气)。含氧燃料技术成熟,是近期推广应用的重点,一般以掺混使用为宜。合成油与现有车辆技术体系和基础设施完全兼容,而且是一种优质的环保燃料。其技术也还有较大的改进余地。从中长期看,将成为一种主体代用燃料。气体燃料中,甲烷气是近中期的重点,以天然气为例, 2020年,我国天然气供应量可达到1200亿m3以上,如拿出10%左右用于汽车就可替代1000万吨左右汽柴油;合成气是各种一次能源通过气化工艺制成的富氢气体,是各种汽车新型燃料的原料气,也可直接用作车用燃料,在车用能源转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氢气是一种原料来源广泛、尾气排放为零的环保燃料,是车用能源转型的战略目标之一。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我国将从基础科学研究、前沿技术创新、工程应用开发等多个层面实施对氢能技术的重点突破。

       (2)汽车动力转型与混合动力

       汽车动力系统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燃料、发动机、动力传动系统三个主要层次。根据生命周期循环分析,从油井到车轮的效率来看,源于石油的最佳组合是:汽油/柴油—内燃机—混合动力;源于天然气、煤的氢燃料电池及其混合动力可与合成燃料内燃机及其混合动力竞争。近年来,汽车动力系统最大的突破是混合动力技术,它为汽车动力系统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平台。

       当前,内燃机混合动力轿车产业化是动力转型的里程碑。采用混联式汽油混合动力系统的轿车城市工况可节油40%左右。混合动力还为汽车排放控制尤其是城市工况条件下的排放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新途径。鉴于我国私人轿车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混合动力轿车非常适合在我国推广使用。同时,我国是一个公交车大国,在公交车中推广使用混合动力车辆也具有重要的节能环保意义。要借鉴我国汽车产业在发动机电控喷射等技术变革中所积累的开发经验和商业模式,并通过税收优惠等激励政策,大力开发和推广混合动力。

       今后,发展我国混合动力有两条技术路线值得重视:一是轿车混合动力的模块化。通过功能模块的发展与组合逐步推进汽车动力的电气化。从只具备自动启停、怠速关机功能的“微混合(micro-hybrid)”、以并联式混合动力发动机为主体的“轻混合(mild-hybrid)”和以混联式为特征的“全混合(full-hybrid)”,随着电功率的比例逐步提高,最终过渡到串联式“可充电混合(plug-in-hybrid)”。二是城市客车混合动力系统的平台化。发电机组+驱动电机+储能装置构成了混合动力系统的基本技术平台。通过换用不同的辅助动力总成(APU)适应从汽、柴油内燃机到氢能燃料电池各种不同的能源动力转化装置,形成油—电、气—电、电—电各种不同混合动力,促进动力系统的平稳过渡与转型。

       (3)汽车能源动力转型的关键与瓶颈:动力蓄电池和氢能燃料电池

       目前,新型动力电池尚不能很好满足汽车使用要求,即使对于已经产业化的国外混合动力轿车用动力电池也还存在初始成本高,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动力蓄电池同时涉及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三种电动汽车,因此动力系统的转型将强烈依赖电池技术的突破。尽管混合动力的产业化会大大促进动力电池尤其是高功率型动力电池的技术进步,但是近三十年来车用动力电池研发的经验表明其技术进步过程将呈现出长期、稳步和渐变的特征。

       氢燃料电池系统是最具效率潜力的车用发动机,并能带来全新的汽车设计概念。据IEA2004年统计,全球能源科技研发公共资金投入中约12%投向了氢能燃料电池。近年来,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例如电堆大规模生产成本已降低到接近100美元/千瓦。但是,车用燃料电池商业化还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寿命仍需提高两倍以上,还有储氢、氢源基础设施等重大问题有待解决。以低温膜和碳极板为标志的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和投资的第一高潮已经过去。以复合增强高温膜、低铂催化剂和金属双极板为标志的新一代技术正在兴起。美国能源部2005年8月发布最新技术路线图,美国国会批准继续加大氢能燃料电池投入,全球正在为燃料电池产业化而继续努力,我国在氢能燃料电池技术竞争中处于除日本、加拿大、美国之后的第二行列。

       总体上讲,燃料电池是车用动力系统的一个长远解决方案。其中,燃料电池城市大客车可望率先实现商业化。美国正在实施国家计划,目标是到2015年使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占到新增城市公交车的10%。相比而言,城市公交在我国更具战略地位,我国大客车产业更具国际竞争力。应当把燃料电池大客车作为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的突破口。

       (4)我国新型能源动力汽车发展趋势与进程展望

       综合国外各种研究预测和各大国际汽车公司与能源公司的技术发展路线图,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和发展现状,可初步展望我国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转型趋势:

       1)2010年左右,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和燃油税的征收以及排放法规与国际接轨,我国汽车能源动力系统技术转型的转折点将会出现。以混合动力和混合燃料为主体的新能源动力系统车辆产业化高潮将会到来。

       2)2020年左右,随着常规石油供需缺口的出现和CO2政策法规的实施以及燃料电池、动力电池等新型能源动力技术的进步,我国汽车能源动力系统技术转型将取得进一步突破,燃料电池轿车产业化可望兴起。

       3)21世纪上半叶,基于各种液体燃料及其基础设施的先进内燃机与混合动力车、基于各种气体燃料及其基础设施的燃气与燃料电池车、基于电燃料及其基础设施的纯电动车在将会长期并存。其中先进内燃机与混合动力车将占主导地位。燃气与燃料电池车以及纯电动车之和在21世纪中叶前后可望达到汽车销量的1/3~1/2。

       我国新型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发展进程路线将是沿着中国特色之路逐步走向世界前沿。

       ◎内燃机及其混合动力车将会出现适合我国城市工况的轻度混合动力小型车、适合地区特点的超微型汽油车等特色车型,其所用燃料近中期将以汽柴油为主,掺混少量替代燃料。中远期,各种替代燃料的比例将会逐步加大逐步发展出基于生物燃料的充电式(plug-in)内燃混合动力车;

       ◎燃气与燃料电池车将从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公交车队、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公交车队,逐步发展出规模产业化的氢能燃料电池轿车;

       ◎纯电动车将从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生产国(年产1000万辆),发展出装备先进动力电池的微型电动车并广泛推广使用。

       考虑到新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中的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上述预测是一种比较初步和粗略的估计,需要根据新的进展加以修正。但这一展望可以作为我们努力争取的目标。

       三、我国应采取的科技对策

       基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过渡”与“转型”的双重发展战略,我国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科技对策可遵循三条基本技术路线。三管齐下,并行互动:

       (1)开发和推广先进内燃机与混合动力汽车,解决紧迫的节能与环保问题并促进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推进动力系统技术转型。

       (2)研发和应用气体燃料、煤基燃料和生物燃料等汽车代用燃料,促进交通能源来源多元化,同时有步骤的推动基础设施的扩展和转型。

       (3)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车的研发、示范和产业化,促进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创新与重点跨越。

       近年来,国家攻关计划、清洁汽车行动、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变革。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我国汽车能源动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化。为此建议:

       1)以2020年节约和替代车用燃料总量达到1亿吨(节约7000万吨,替代3000万吨)为目标,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并行互动与协调发展战略。在市场方面,要以节能汽车为主体,大力发展小型化和微型化的节能环保国民车,尽快实施燃油税,加大油耗法规推进力度。在研发方面,要以新能源汽车为战略重点,紧紧抓住未来二十年汽车能源动力系统技术变革的战略机遇期,官产学研联合攻关,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由产量大国到技术强国的跨越发展。

       2)采用“置换”(间接替代)、“掺混”(部分替代)、“代替”(全部替代)三管齐下,先易后难、稳步发展汽车替代能源;大力发展煤基、生物质基、天然气基石油替代燃料,促进交通能源多元化;继续发展燃油、燃气、电三种燃料/能源的基础设施,实现交通能源载体尽可能的兼容性和一体化;

       3)开发醇/醚/酯含氧燃料、BTL/CTL/GTL合成油、天然气/合成气/氢气气体燃料三大类代用燃料技术及其车辆应用技术,推进汽车燃料因时、因地、有序、有限的多元化;液体代用燃料宜以掺混应用为主,通过合理的燃料设计、优化的整车匹配和规范的油品管理,逐步替代石油基汽柴油;全力推进车用燃料技术创新尤其是合成气技术、氢储运技术等,建立代用燃料的基础技术平台,以适应交通能源转型过程中代用燃料品种的变化与过渡;

       4)以先进内燃机及其混合动力系统、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其混合动力系统和动力电池/超级电容及其电力驱动系统为核心,深入开展新型动力系统关键技术攻关,掌握成套知识产权,建立相关产业体系;以轻度混合动力轿车产业化为先导,带动各种混合动力轿车的研发与规模商业化,实现自主品牌轿车的跨越式发展;以我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年产销量超过1000万辆的电动自行车产业为基础,改变传统的汽车文化习惯并修订相关的标准法规,以微型车为主体,发展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我国特色的纯电动车辆;

       5)以城市车辆为重点,加大各种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开发力度。以混合动力为统一平台,通过平台化、系列化实现规模化,通过规模化推动高端技术——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以政策标准法规为导向,促进轿车小型化、公交优先化,推动交通理念和消费观念的全面进步,为符合中国国情的自主创新技术创造市场环境。(作者为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转自《清华人》)

LNG汽车的现状

       LNG移动加气汽车是由一种高度集成的LNG汽车加气装置组成的,它是拥有全套的LNG加气站功能的,并且占地面积小、布置灵活、能耗低等,所以LNG移动加气汽车的更适用于场地条件约束性大,供气需求急切的项目。LNG移动加气汽车与加气站一样拥有全套的LNG加气站功能的,主要用于特定用户、LNG汽车市场的前期开发、试验等场合,在国外90年代初就已经得以广泛的使用。LNG移动加气汽车,一个车额定的储存量20~30m3(约合8~12吨),需要配备低温质量流量售气机一台,进口低温离心泵一台,PLC控制系统和安全装置各一套,能够为40~80辆车加气。

       LNG移动加气汽车内部加气系统工艺流程  功能介绍:  ①卸车流程:由LNG低温泵将LNG槽车内 LNC卸至LNG储罐内。  ②加气流程:储罐内LNG由LNG低温泵抽出,通过加气机向LNG汽车进行加气操作。  ③调压流程:卸车完毕后,用LNG低温泵从储罐内抽出部分LNG通过LNG气化调压后进入储罐,当储罐压力达到设定压力时停止汽化。

标准的加气站可行性报告怎么写

        世界各国大力推广LNG汽车和加气站,其中美国在LNG车用技术上处于领先位置。LNG汽车不但适用于城市公交车,也适用于出租车和大型货运车辆,尤其是长途运输车辆。

       LNG汽车和加气站技术的关键在于LNG的储存和运输,因为-162℃的温度对LNG设备有一些特殊要求,因此其技术难度较CNG和LPG都大。但从一些发达国家的应用来看,LNG汽车和加气站技术是完全成熟的。日前,国内LNG加气站的主要设备如低温常压储罐和空温式气化器等,国内生产厂家已掌握了有关核心技术,可大批量生产。 1、将柴油发动机通过再制造成为天然气发动机,并加装LNG供气系统后,就可使柴油车变成LNG汽车;

       2、购买整车制造厂生产的LNG汽车可直接使用LNG燃料。 LNG移动加气车是由一种高度集成的LNG汽车加气装置组成的,因为它是拥有全套的LNG加气站功能的,并且它的特点就是占地面积小、布置灵活、能耗低等,所以LNG移动加气车的更适用于场地条件约束性大,供气需求急切的项目。LNG移动加气车与加气站一样拥有全套的LNG加气站功能的,主要用于特定用户、LNG汽车市场的前期开发、试验等场合,在国外90年代初就已经得以广泛的使用。LNG移动加气车,一个车额定的储存量20~30m3(约合8~12吨),需要配备低温质量流量售气机一台,进口低温离心泵一台,PLC控制系统和安全装置各一套,能够为40~80辆车加气。

       LNG移动加气车内部加气系统工艺流程

       ①卸车流程:由LNG低温泵将LNG槽车内 LNG卸至LNG储罐内。

       ②加气流程:储罐内LNG由LNG低温泵抽出,通过加气机向LNG汽车进行加气操作。

       ③调压流程:卸车完毕后,用LNG低温泵从储罐内抽出部分LNG通过LNG气化调压后进入储罐,当储罐压力达到设定压力时停止汽化。

LNG加气站的概 述

       前 言

        总 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1.1.2承办单位概况

        1.1.3 咸阳市天然气概况

        1.1.4编制依据、编制原则、编制范围

        1.1.5项目提出的过程

        1.1.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项目概况

        1.2.1地理位置

        1.2.2建设规模

        1.2.3主要建设条件

        市场分析

        2.1咸阳市加气站现状

        2.2车用压缩天然气需求预测

        2.2.1咸阳市车辆现状及规划

        2.2.2CNG汽车发展预测

        建设规模

        3.1车用压缩天然气用气量

        3.1.1用气量指标

        3.1.2用气量

        项目选址

        4.1选址原则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前 言

        天然气是一种新兴能源,而保证能源安全的一个有效措施就是实现能源利用和消费的多元化,因此,天然气的发现和利用带来了一场世界能源的革命。第16届世界石油大会认为,全球天然气需求将从目前2.4万亿立方米增加到2020年4.9万亿立方米,2040年世界天然气供应量将超过石油和煤炭,所占比例将达到51.1%,成为一次能源中的首选能源。

        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以煤炭和石油为主的传统能源消费,因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已经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进而影响到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天然气的环保性却是异常突出的,各种有害物质排放量比煤炭、汽油大幅度降低,有利于环境保护。

        天然气是一种高效能源。天然气热值可达8500大卡,根据热值换算,每立方米天然气可替代约2.1立方米管道煤气,1.06升汽油,不但具有较强的经济替代能力,并且污染性大幅降低。因此,天然气的推广使用,对于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节约社会成本具有积极意义。

        总 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渭城区城市天然气利用工程-CNG加气站

        1.1.2承办单位概况

        承办单位名称:陕西省伟权实业有限公司

        1.1.3 咸阳市天然气概况

        我市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腹地,东靠省会西安,西接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属陕西省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核心区域,是连接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 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结点。全市辖1市2区10县182个乡镇街办,总面积10196平方公里,总人口504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02万人。我市是西北重要的工业城市,是西北最大的电子工业基地,陕西重要的能化工业、轻纺工业基地。咸阳现代农业优势突出,是陕西省重要的农产品商品基地、西北地区最大的优质小麦基地和绿色蔬菜基地、全国闻名的优质苹果产地。咸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地热城、中国最佳宜居城市和中国魅力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2010 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 1098.7 亿元,位居全省第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34.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3.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 18914 元,农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5060元,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5%。 “十二五”时期,我市以科学发展观和富民强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一主导三带动六突破”的发展思路,围绕经济 “综合经济实力上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台阶、生态环境保护上台阶”的总目标,扎实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全面建设小康咸阳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至“十二五”末,规划全市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 13.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年均增长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0 亿元,年均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8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500元,分别增长15%和16%;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5%。二、天然气气源和加气站发展情况。(一)天然气管网和供气能力国家和我省的大型输气管网穿越我市,天然气气源较为充足。2 1、目前,天然气输主干管线有中石油西二线长输主线穿越我市永寿、乾县、礼泉、泾阳,在我市境内长110.9公里, 设计压力10MPa,设计年输气能力6000 万方/日,现实际供气1600 万方/日,在靠近泾阳的高陵湾子乡设有分输压气站,在 沿途各县共设有5个阀室,其中永寿县甘井镇预留有分输口。该线已与陕西省天然气公司永乐分输站并网供气,目前给省公司年供气指标为5亿 m3。2、靖西一线、靖西二线两条输气主干线同时途径泾阳县,并汇集于泾河分输站,最大输气规模为1190万方/日。 其中靖 西一线, 在我市泾阳分别设有三原义和分输站, 最大输气能力 为 14.25 万方/日;靖西二线在我市泾阳设有永乐分输站,最大输气能力为60万方3/日;靖西二线泾阳泾河分输站最大输气能力为45万m3/日,均与泾阳县输县配站碰口,并留有扩容余地。再是咸宝线途经我市渭城区、秦都区、兴平市、武功县,我市境内长约65公里,输气压力4.0MPa;咸宝复线(关中环线)途经我市泾阳、礼泉、和乾县,我市境内长约 60公里,输气压力4MPa,

        在沿途各县市区都有分输站。 3、中石油正在韩城进行煤层气开发,其规划输气管网经渭南与永乐分输站并网,目前正处于施工阶段。

        1.1.4编制依据、编制原则、编制范围

        1.1.4.1编制的原则

        (1)设计中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标准、规范;

        (2)在保证技术先进、工艺合理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节约建设资金;

        (3)在充分调查、详细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发展规模,同时认真贯彻为人民服务,为发展公共福利事业服务的方针,力求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4)注重环境效益,力求及时设计、施工,及时投产和使用,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4.2编制的范围

        咸阳市渭城区CNG加气站站址选择;压缩天然气(以下简称CNG)脱水、压缩、加注系统的工艺设计;总图设计以及与之配套的自控、电气、给排水、消防、土建等专业设计。

        1.1.4.3设计遵循的标准、规范

        (1)《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2006年版)

        (4)《车用压缩天然气》GB18047-2000

        (5)《汽车用压缩天然气钢瓶定期检验与评定》GB19533-2004

        (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01

        (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10)《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锅发[1999]154号

        (11)《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劳部发[1996]140号

        (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13)《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1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5)《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1.1.5项目提出的过程

        自1989年我国建成第一座车用CNG加气站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车用天然气产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改能源[2007]2155号《天然气利用政

        策》,陕西省咸阳市利用中石油西二线、靖西一线、 靖西二线天然气气源的机遇,作为咸阳市的气源,同时满足周边未通管道天然气县市的天然气汽车用气需求,充分利用咸阳市公路主干线交通枢纽的重要位置,发展当地经济和汽车加气业务。

        1.1.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在当今的世界,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课题。几十年来,针对石油资源匮乏各国投入巨资寻求新的能源,同时,针对环境污染问题,人们也在努力寻求各种清洁能源。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只有天然气汽车才兼具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价格低廉且排废大大减少等多方面的综合优点。

        (1)发展天然气汽车产业是解决能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传统的汽车燃料为汽油、柴油和液化气,这些燃料均为石油深加工产品,其供应量及价格必然随着原油的产量及价格而波动。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原油及成品油需求量猛增。而国内的原油开采和成品油加工却难以满足需要,每年需大量进口,我国已成为世界原油、成品油进口大国。近年来,受世界油类市场价格持续走高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成品油价格飞速增长,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这种形势下运输企业、用车单位、出租汽车经营者及私家车拥有者等纷纷感到其带来的沉重压力。

        因此迫切希望新的燃料来替代和补充。发展天然气汽车、筹建天然气加气站可以有效改善沈丘县车辆燃料的供应结构。

        (2)发展天然气汽车产业能够有效的改善城市环境污染

        环境和能源是近一个世纪人类最关心的两个问题,高速发展的汽车保有量,给人类带来经济的繁荣和精神文明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大气污染和汽车能源的紧张,近年来,世界上各国 ***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寻求解决由于汽车保有量高速发展造成的大气污染和汽车燃料结构的调整,一直努力地寻找解决途径,如氢气汽车、甲醇汽车、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等。天然气汽车由于它排放性能好,运行成本低、技术成熟、安全可靠,所以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最理想的替代燃料汽车。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和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大气污染却日益严重,大气中的污染物50%来源于汽车尾气。特别是大中城市,机动车尾气占污染源总量的比例已超过50%。机动车尾气含有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二氧化硫SO2、铅及其他有害物质。天然气是一种洁净的能源,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后的主要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其产生的温室气体只有煤炭的1/2,是石油的2/3。天然气汽车则是以天然气作为燃料的汽车,近年来,天然气汽车在全球发展很快,在应用与运营方面比较成功。天然气汽车是一种理想的低污染车,与汽油汽车相比,它的尾气排放中CO下降约90%,HC下降约50%,NOx下降约30%,S02下降约70%,CO2下降约23%,微粒排

        放可降低约40%,铅化物可降低100%。

        天然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远远小于液化石油气、石油和煤炭,是一种优良的汽车发动机绿色代用燃料。同时,天然气汽车的使用成本较低,比燃油汽车节约燃料费约50%。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本项目对咸阳市来说是一项环保工程,可以改善城市大气污染的现状,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节能效益、经济效益。

        (1)本项目气源为天然气,其资源丰富,燃气质量优良,工艺成熟可靠,技术先进。

        (2)项目达产后,能够满足咸阳市的用气需要。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显著。

        (3)项目重视环境保护、安全消防、和工业卫生。

        (4)项目正常年各项经济指标较好,有一定抗风险能力,投资回收年限合适。 综上所述,本项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可行,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切实可行,建议尽快实施。

        LNG加气站是供应液化天然气LNG的加注站,共分四种类型,一般将其分成为

       1、撬装式加气站

       2、标准式加气站

       3、L-CNG加气站

       4、移动式撬装加气站

       好了,今天关于“LNG汽车加气站技术发展论文”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LNG汽车加气站技术发展论文”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