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报价 汽车报价

2009年吉利汽车销量_2009年吉利汽车销量如何

佚名 2024-05-31 人已围观

简介2009年吉利汽车销量_2009年吉利汽车销量如何_2009年吉利汽车销量如何希望我能够为您提供一些与2009年吉利汽车销量相关的信息和建议。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深入的解释,请告诉我。1.吉利汽车的辉煌发展历程与国家政策之间的深入关系?2.自主品牌车型保有量排名9款车超百万奇瑞2款吉利长城长安各1款3.回顾中国品牌成长

2009年吉利汽车销量_2009年吉利汽车销量如何 _2009年吉利汽车销量如何

       希望我能够为您提供一些与2009年吉利汽车销量相关的信息和建议。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深入的解释,请告诉我。

1.吉利汽车的辉煌发展历程与 国家政策 之间的深入关系?

2.自主品牌车型保有量排名 9款车超百万 奇瑞2款 吉利长城长安各1款

3.回顾中国品牌成长,浅谈吉利汽车发展历程

4.到底是吉利汽车的质量好还是奇瑞的好?

5.从吉利并购沃尔沃看企业并购的论文

2009年吉利汽车销量_2009年吉利汽车销量如何

吉利汽车的辉煌发展历程与 国家政策 之间的深入关系?

       吉利汽车

        作为中国最早进入汽车工业并获得迅速发展的民营企业,吉利控股集团已成为国内轿车制造业“3+6”格局的重要成员,并正以“中国自主品牌”的资格和自主创新的姿态,引人注目地登上国际汽车工业舞台,成为中国轿车走向世界当之无愧的代言人。

       回顾吉利的发展史,任何对中国汽车工业稍有了解的人都会承认,这确实是一个奇迹。对吉利在打造民族轿车上的执着和艰辛,任何稍有民族情结的人都会肃然起敬。2005年10月,国家科技部召开的“吉利现象研讨会”甚至用这样的热情洋溢的语言评价吉利: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想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不能没有像吉利一样的灵魂,不能没有像吉利一样的脊梁。

        剥下轿车的“贵族”外衣

        1997年,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走进临海城东一片荒草没膝的田野,开始了他的造车之梦。次年8月,当第一辆吉利轿车在欢庆的鞭炮声中从流水线上开出时,人们在高悬的大红横幅上读出了这样的字句:“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

        在此之前的中国,尽管改革开放已多年,但轿车仍然是“市长”、“局长”的坐骑,“老板”、“老总”的专利,大街上跑的不是“官车”就是“商车”。1998年,由于吉利轿车的问世,披在轿车身上的种种令人目眩的外衣,像神祗身上年久的油漆一样,一片一片地开始剥落。首先是价格,四五万元的吉利轿车一上市,理所当然在中国汽车市场引起极大的轰动。众多合资品牌轿车,即使心犹不甘,也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

       然而,更重要的还不是价格的返朴,而是观念的归真。这个来自西方工业文明的普通代步工具,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伪尊贵,被李书福无情地横扫在地,还原了它的本相。

        轿车是什么?不就是四个轮子,两张沙发,一个铁壳吗!

        我们一定要让吉利轿车走遍全世界,而不是让外国车走遍全中国!

        李书福就是用这种貌似狂妄的语言,彻底刷新了人们对轿车的理解,颠覆了中国人对制造轿车的敬畏感。这种刷新和颠覆不亚于是中国轿车界的一次思想解放。

        在此之前,弥漫在轿车界的“没有20年时间打造不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中国造不出自己的发动机、变速箱”、“中国没必要搞自主品牌汽车”等悲观、猥琐的论调比比皆是,窒息着中国汽车人自主创新的意志。

        在此之后,络绎不绝的中国企业家步上吉利的后尘,意气风发地加入自主研发中国品牌轿车的行列。一支可以与外商叫阵、令世界汽车巨头不敢小觑、让国际传媒惊呼“中国车来了”的力量终于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吉利的观念创新,成就了中国汽车界的一场革命。

        打造强势“吉利军团”

        李书福嗜“才”如命。中国汽车工业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下大批德馨俱佳的汽车技术人才。这些佼佼者的共同信念,就是期望在振兴中国汽车工业的热潮中建功立业。然而蜂涌而入的合资企业,无情地扼杀了精英们证明自身价值的报国热情。

        当立志“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轿车走遍全世界”的李书福树起“招贤纳士”的旗帜,“投奔”者如过江之鲫就一点也不奇怪了。短短几年间,吉利旗下英才云集,身怀绝技的专业人才多达900余人。其中有工程院院士2名、外国专家8名、博士数十名、硕士数百名、高级工程师及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数百名。

       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人才,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在吉利的决策层、技术管理层、生产制造层等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开始发挥作用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逐步形成科技自主创新型的发展模式,很快改变了吉利的面貌。

        短短几年,吉利已经成功研发并投产九大系列不同的车型,其中美人豹、自由舰已在国内外成为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代名词,近期投产的还有6款新车型。

        在开发手段上,吉利已迅速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目前已完全具备了全数模的开发方式,拥有每年开发2-3款新车型的研发能力。

        逐步掌握轿车核心部件研发技术,实现了中国第一台也是迄今中国唯一的自动变速器的设计制造、电子智能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生产、世界领先国内领先的大升功率发动机的设计制造和整车设计、匹配、试验、验证技术的全面应用。

        如今,吉利已经形成豪情、美日、优利欧、SRV、美人豹、华普、自由舰、吉利金刚、远景等9大系列30多个品种的产品谱,拥有1.0L到1.8L的8大系列发动机和JLS160、Z110等8大系列变速器。

        不仅仅是注重“引才”,李书福更注重“育才”。自1998年至2005年,吉利先后在临海、北京、海南创办了“浙江吉利汽车工业学校”、“浙江吉利技师学院”、“北京吉利大学”、“海南大学三亚学院”等大专院校,培养专业的汽车技工、技师和各类汽车人才。进入2007年,吉利又创办了国内首家培养行业高级专业人才的“浙江吉利汽车工程学院”。在办校同时,吉利又设立了“未来人才基金”,为吉利未来事业定向培养1000名学习成绩好、创业心强、不怕苦、愿奉献,但家庭贫寒的大学生。

        李书福最近在接受采访时宣称:根据吉利汽车年产销量200万辆的规划,吉利共需员工近20万。因此,我们计划把吉利在校学生增至10万人,平均每年毕业2-3万人,每年进入吉利工作1—2万人。再经过10年的发展,一个年产销200万辆汽车的吉利集团公司就有了基本的人才保证。

       只有自主开发方能命运自主

        李书福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开发,也就是说主权经济,你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面。”进入轿车行业后,吉利是怎样把这个“主权”始终紧紧攥在自己手里的呢?

        一是下大力气攻克轿车核心部件研发技术。李书福提出,吉利必须要有自己的发动机、变速箱、整车技术。为此,吉利投下巨资,建起现代化的汽车研究院,现代化的基础、电气、道路模拟、多功能实验室,现代化的变速箱、发动机厂……其间自然有无数的艰难困阻,这里毋庸细述,结果则是:479Q发动机下线了,MR479Q系列发动机通过国家鉴定了,电力助力转向系统开发成功了……一系列的成功,标志着吉利完全具备了一家自主企业必须拥有的整车造型、车身、底盘、汽车附件、发动机、变速箱、整车电子电器等开发设计能力。

        当然,坚持自主开发并不是“从头开始”,更不是“闭门造车”。相反,吉利愈是坚持自主,愈是注重汲取世界先进技术。吉利没有同世界上的任何汽车公司合资,但却同世界上几十家汽车技术及相关专业公司进行着技术合作,包括引人注目的与英国锰铜合作打造世界名牌出租车。这是一种拥有100%自主权的合作,吉利具有充分的话语权。这也正是吉利能在较短时间里迅速赶上国际先进造车水平的“奥秘”所在。

       二是逐步实现零部件全面国产化。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纺织、五金、机械、模具、塑料、橡胶、电子电器、石油化工、计算机工程、信息技术等行业都已经得到迅速的发展。李书福由此认为,将这些行业的相关技术整合在一起,通过技术集成优化,就是一辆中国汽车。

        正是通过这种整合,吉利与国内众多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建起了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知识的交流互动,形成了以本土企业为主的核心零部件供应体系。吉利的销量也由此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增长:由1999年的1600辆,跃向1万辆、2万辆、4万辆、8万辆、10万辆、15万辆直到2006年的20.4辆。2007年,集团更把目标锁定在29万辆。

自主品牌车型保有量排名 9款车超百万 奇瑞2款 吉利长城长安各1款

       吉利为自己铸造庞大的商业版图,但汽车不再是唯一的亮点,从某种意义上看,吉利的路线越来越向大众靠拢。

       长期以来,大众对于吉利的理解总是模糊的,新品牌的发力、多元业务的延展、略显疯狂的并购、频繁的IPO……吉利的行为和动向似乎总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而吉利的成长速度,我们同样有目共睹。

       在吉利3月21日交出的“成绩单”中,我们发现了以下几组数据:

2022年,吉利汽车营收为1479.65亿元,同比增长45.6%,归母净利润达到52.6亿元,同比增长8.5%;

2022年吉利的单车销售收入达到10.3万元,同比增长29.6%,平均单车毛利约1.75万元,同比增长11.1%;

2022年吉利汽车技术授权共实现营收16.57亿元,同比增长29.9%。

       对此,吉利控股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在3月21日的吉利财年沟通会上表示,“过去两年吉利的表现不是那么靓丽,现实的情况是吉利已丢掉第一的宝座,在新能源的发展道路上,我们被优秀的同行拉开了比较大的距离。”这样自省和自谦的态度令人倍感意外。

       但必须承认的是,在经济动荡、供应链极不稳定的2022年,这样的成绩已经来之不及。与此同时,在这之中,我们也瞥见了吉利行进道路的另外一丝意味:吉利似乎越来越像大众了,无论是业务表现还是决策思路上,吉利都正在向大众靠拢,或许我们也可以按照大众的过往轨迹去看懂今天的吉利。

       因此,本文试图以大众汽车作为参照,从吉利刚刚发布的这份财报切入,解读近年来在整个新能源转型巨变时刻吉利所付诸的行动及其战略得失。

45.6%营收增幅从哪来?

       在去年国内市场两头承压的复杂环境中,吉利汽车整体依然保持着较为稳健的增长势头,约1480亿元的总营收也创下了历时新高,同比增长45.6%,无疑是这份财报中最亮眼的一组数据。

       这45.6%的大幅增长从哪来的呢?

       具体来看,在吉利1480亿元的营收当中,汽车销售业务依然是绝对的主体,达到1227.83亿元,占据总营收的83%。

       其中,来自极氪和“中国星”系列的贡献不容小觑。数据显示,极氪001的平均订单金额达到33.6万元,极氪控股全年营收达到317.9亿元;而吉利品牌的“中国星”系列占据吉利品牌比重的约23%。此外,几何、领克和睿蓝也分别实现了14.94万辆、18.01万辆和5.6万辆的成绩。

       可以看到,吉利在稳固燃油板块基本盘的同时,以极氪为代表的新能源产品也在开始发力,为吉利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打下坚实的基础。

       去年,吉利新能源产品(包含吉利、几何、领克、极氪等)的总销量为38.87万辆,占比22.9%,整体增速超过300%,且单月新能源渗透率多次突破30%。今年2月,吉利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吉利银河正式发布,补齐了吉利在新能源市场的空缺。进一步加快了吉利向着新能源转型的步伐。

       除此之外,随着吉利汽车海外销售网络和售后网店的持续拓展,和在国际市场上品牌形象、影响力的提升,吉利的汽车出口业务也开始迸发出亮眼的表现,成为新的增长极。财报显示,吉利汽车2022年出口销量达到19.82万辆,同比增长了72.3%。

       目前,吉利已经在东欧、中东、亚太、欧洲、拉美、非洲等多个地区深化布局,在全球共开发了销售和服务网点379个,中东、亚太、拉美和非洲的终端实销同比增加超48%。Coolray(缤越)、Azkarra(博越PRO)、Tugella(星越)三款车型占据各国的细分市场排名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宝腾品牌实现总销售量达到141,432辆,并实现连续第四年业绩增长。期间,宝腾在国际市场销量增加至5,406辆,成长79.1%,成为当地行业的出口领导者。

       此外,凭借着领克“欧洲战略”“亚太战略”的进一步推进,领克的出口交付量增长了300%,全年出口整车3.5万辆,位列中国品牌25万元以上车型出口第一。截至2022年底,领克欧洲“订阅制”会员已经超过18万。

利润向上的“底气”

       在另一方面,吉利的销售、研发等投入也在不断增加,据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吉利的销售成本为1270.69亿元,同比增长50.92%;研发成本为67.65亿元,同比增长22.6%。

       成本在增加、销量在放缓,那么,是什么支撑吉利的利润依然保持向上的趋势呢?它的底气又来自哪里?

       具体来看,一是多元化业务板块的开花结果,二是规模经济的初显。

       首先是业务的多元化倾向。在核心业务——汽车销售之外,吉利以此为基础所延展出的其他业务板块在近几年开始遍地开花,收入来源变得越来越多元。

       如果关注吉利的财报就会发现,从2019年开始,吉利几乎每年都会新增一项非整车销售的收入项,如2019年的知识产权许可业务收入,2020年的研发技术支援服务业务,2021年的动力电池包销售业务收入。

       再到今年,技术授权业务又成为了吉利整车销售之外全新的业绩增长点。与此同时,从整体来看,吉利在非汽车业务上的营收占比已经达到17%。

       事实上,这并非无迹可寻。自收购英国锰铜开始,吉利的投资和经营版图已开始遍布整车、供应链、未来科技等方方面面。

       2009年,吉利收购澳大利亚变速器制造商DSI的全部股权,填补了国产高档自动变速器的空白;2015年,吉利以2.8亿元收购了位于冰岛的碳循环国际公司的股份,助力吉利甲醇汽车的研发;在软件与芯片领域,李书福与沈子瑜共同创立了亿咖通;在汽车出行领域,吉利又推出了首个共享出行定制车品牌——曹操出行。

       此外,卫星、手机、教育、金融等领域,吉利也均有涉猎,可以看到,除了对于汽车制造供应链的构建,吉利还正在跨界打造基于用户的生态链条。

       如今,这些汽车业务外所延展出来的业务板块逐渐上扬,对于吉利汽车来说,这当然是一个非常可喜的信号。

       此外,近几年,吉利的单车盈利水平也正在逐步上升。从整体上看,2022年吉利汽车的单车销售收入达到10.3万元,与去年的8.77万元相比,增长了29.6%;据估算,2022年吉利的单车净利润已经达到3244元,在行业中位于排名前列。

       一个显著的信号是:吉利的规模效应正在一步步靠近。

       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认为,基于吉利成本供应链体系的强大,公司自身核心产品动力轴承、电机、电控、电芯等陆续量产,还可以通过供应链整合控制成本,形成汽车产业链红利,进而为客户带来价值优势。

       正如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所说,汽车业是需要规模的,只有规模才能产生利润。

       吉利在全面向新能源转型的过程中,规模化将逐渐显现出巨大优势。一旦规模效应成型,将构成较强的差异化优势,这也是吉利有信心在新能源赛道“迎头赶上”的底气所在。

吉利与大众为什么像?

       回到文章的开头:我们如何用大众的思维来理解如今的吉利?吉利和大众又为什么相似?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吉利与大众的相似之处,那就是“母体化思维”,通俗来讲,就是所有的子品牌、子业务都背靠母体,以一种集团化、体系化的方式去发展。无论是单车盈利水平的提升,还是多元化业务的拓展,都离不开这一思维的贯彻。

       如何理解?

       以极氪为例,作为吉利旗下风头正盛的造车新势力,极氪开创了纯电发展的第三赛道。区别于“蔚小理”这样单打独斗的选手,极氪在体系力的展现上非常彻底。

       背靠吉利,就决定了极氪先天可以吸收吉利在技术架构、造车底蕴、供应链体系管理等多方面的积累,此外,沃尔沃的安全保障和路特斯的性能调教同样给予了极氪其他造车新势力不可比拟的相对优势。

       前不久,极氪还完成了7.5亿美元的A轮融资,投后估值达130亿美元,这也是今年以来整车领域的第一笔大额融资,充分体现出产业资本对其综合实力和市场潜力的认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笔融资背后,吉利作为其母体所发挥的“稳定器”和“兜底”作用,给了产业资本更大的信心。

       这样的“母体化思维”从吉利新能源产品的销量和利润表现来看更为明显。2022年,吉利新能源产品的总销量为38.87万辆,其中混动车型的年销量仅有9.2万辆,尽管在增幅上非常亮眼,但行业观察人士对比行业均值猜测,这个量级距离盈利显然还有一定的距离。

       与此同时,吉利针对新能源领域的销售成本、研发成本、渠道成本都在不断增加,然而反映到亏损账面上,人们却惊讶地发现,相比于其他新能源汽车品牌,吉利旗下品牌的亏损要小得多。

       最为典型的是,2022年极氪的亏损总额仅为20.4亿元,作为对比,2022年小鹏的亏损金额为91.4亿元,蔚来则达到144.37亿元。其中,吉利作为母体所发挥的分摊成本、消化亏损的作用,使得车辆拥有了更强的溢价能力。

       事实上,大众的盈利逻辑也是同样的道理。2022年,大众集团共售出828.26万辆汽车,其中保时捷的销量只占不到4%,但利润却占集团(225亿欧元)的近三分之一。这里面固然有着保时捷作为超豪华品牌在定价上的优势,但另一方面,大众母体在技术成本分摊上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与吉利不谋而合,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并购”也是大众的关键词。从1964年至今,大众旗下收购了高达12个汽车品牌,其中既有处于超豪华阵营的保时捷、兰博基尼,也有豪华阵营的奥迪,还有西亚特这样的大众化品牌。

       尽管大众旗下品牌众多,在技术的转乘和衔接上却非常畅通。大众的MEB、MQB、MLB等平台可以兼容多个品牌的车型,具有非常强的适配能力,使得车辆的生产成本和新车型的研发成本得到极大程度的压缩,从而提高每一辆车的盈利能力。

       如今,吉利在新能源战略中对于SEA浩瀚架构、雷神混动系统的打磨和推出,正是出于同一逻辑的考量。据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安聪慧透漏,今年将会有多个品牌和车型使用浩瀚架构,其中降本增效的思路与大众如出一辙。

       而梳理过往大众的发展历程,其实不难发现,“母体化思维”也是大众在近百年的发展中所坚持的重要路线,正是这一思维的不断深化之下,大众构筑了强大的企业定力和抗风险能力。

       在过去的2022年,大众汽车的全球交付量为460万辆,同比下降6.8%,聚焦到全球各个地区,这个数字都是下降的。但是,可以看到,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大众都表现出不俗的实力。而如果将时间刻度拉长,可以发现除了2020年收到疫情波动较大,2019年、2021年、2022年大众的营收和净利润均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线上。

       即便是在经济动荡、黑天鹅事件频发、燃油车式微的新汽车时代,大众所展现出的盈利水平、分摊风险的能力以及电气化转型效率都可圈可点。这背后,正是大众强大的“体系力”在做支撑和依托。

       从这一意义来讲,吉利与大众在“根”上是一致,也因为此,吉利目前的发展路线越来越趋同于大众。如果以大众作为参照去感知吉利的作为与不作为,吉利近些年的种种出乎人意料的行为似乎也不难理解了。

       与此同时,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预言家,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回顾中国品牌成长,浅谈吉利汽车发展历程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逾百年时间,诞生了很多汽车巨头,如丰田、大众、通用、福特等;也诞生了很多传承多年、多次迭代的经典车型,比如卡罗拉(花冠)、高尔夫、甲壳虫等。不少经典车型累计销量已超千万量级,比如丰田卡罗拉累计保有量超4700万,福特F系列皮卡超过4200万、高尔夫超3600万;甲壳虫、思域、帕萨特、雅阁、凯美瑞也都超2000万。

       而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发展的时间还不长,相对全球知名品牌车企动辄几十上百年的历史,我们的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大多只有一二十年的发展史。我们中国自主品牌车企推出的很多车型历史都不长,而且自主品牌车企早些年在车型家族化代际传承这块也不是太重视,很多车型推着推着就绝版了。并且我们的车企基本还未走出国门,单车型销量上和全球知名车型还是有较大差距。因此我们自主品牌车型的保有量对比全球车型来看,量级是要小得多的。

       小编花了大量时间,查找了31款自主品牌销量较高车型历年的销量情况(数据来源不统一、部分数据间隔时间过久,数据并不精准,仅供参考;并且也有部分保有量较高的车型未纳入),汇总如下:

       保有量汇总排名

       各车辆2001-2019年历年销量

       2001-2019年各车型销量变化

       各车型历年销量走势

       从表格当中,我们可以得出几个信息。

       一、传承超10年的车型聊聊无几,也就哈弗H6、比亚迪F3、夏利、海马福美来、吉利帝豪、QQ、瑞虎3、吉利远景、比亚迪F0等9款车型;其中夏利、福美来、F0、QQ事实上已经停产,F3也日薄西山。

       二、2014年是自主品牌发展的一个分水岭,这一年,自主品牌推出了多款各自的重磅车型,比如宝骏730、长安CS75、哈弗H2、江淮S3、幻速S3、海马S5、众泰T600等;全部都是SUV,很多自主品牌车企靠着这波SUV红利,迅速崛起。

       三、31款车型当中,10款轿车,1款MPV,20款SUV。这10款轿车当中又有QQ和F0两款微型车,正儿八经的轿车也就8款;并且QQ、F0、福美来、夏利均已停产。说明自主品牌的轿车还是弱势,主要靠的还是SUV。

       四、2016和2017年是很多自主车企的销量高峰,也是很多车型的销量高峰。这两年,哈弗H6、长安CS75、帝豪、宝骏730、传祺GS4、荣威RX5、博越、帝豪GS、远景SUV、江淮S3、风格580、宝骏310、比亚迪宋、海马S5均创下销量最高纪录。而从2018年开始,车型年销量基本都在走下坡路。

       五、31款车型当中,吉利汽车有6款,长安4款,上汽通用五菱4款,比亚迪3款,长城奇瑞上汽各2款。超百万车型9款,超2百万车型2款。

       第一名?长城哈弗H6?296.5万

       截止2019年,哈弗H6市场保有量高达296.5万。不过长城官方在2019年下半年就宣称保有量过300万了,可能是数据来源问题;不过不管数据准确与否,哈弗H6保有量300万左右已经是中国自主品牌的奇迹了。

       哈弗H6自2011年上市以来,?已经是连续多年的SUV销量第一,最高月销曾高达8万(2016年12月月销过8万),创自主品牌乘用车单月销量纪录。但随着各车企发力SUV市场,哈弗H6的领先优势逐渐缩小。自2016年创下58万的高峰之后,近3年持续下滑;2019年年销量跌至38万,哈弗H6的SUV老大位置并不稳固。

       第二名?夏利?约250万

       夏利是自主品牌当中的老前辈了,1986年就推向市场,2004年就累计销量破百万。目前夏利已经没了,天津一汽也改为天津博郡汽车了。

       第三名?吉利帝豪?183万

       吉利帝豪一直是自主家轿的扛把子,常年位居中国轿车市场前十,是自主品牌在轿车领域的一面旗帜。随着车型的老化和竞争的加剧,帝豪2019年的销量有小幅下滑。目前月均1.8万左右,按这个趋势,今年破200万保有量是大概率事件。

       第四名?比亚迪F3?180万

       比亚迪靠高仿“花冠”的F3起家的,当年月销2-3万是常有的事,曾经当过自主轿车月销量老大。不过F3差不多功成身退啦,目前已经不是比亚迪的主销车型。

       第五名?奇瑞QQ?144万

       当年的奇瑞QQ可是街车,一度占据奇瑞销量的一半多,奇瑞早些年依靠QQ走量稳居自主老大位置。不过随着微型车市场的萎缩,QQ的传奇也该落幕啦。

       第六名?宝骏730?130万

       五菱出神车,宝骏730当年顶着五菱宏光升级版的名头出道,一炮而红。短短6年多时间,累计产销已达130万。目前宝骏730热销势头不再,但月销还有1万左右,其累计保有量还将继续增长。

       第七名?传祺GS4?113万

       广汽乘用车进入市场较晚,2011年才有车型上市。早些年销量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15年传祺GS4横空出世,一炮而红,2016年和2017年均位居SUV销量前三甲,广汽乘用车自此崛起。

       不过呢,兴也GS4、衰也GS4,传祺过度依赖GS4一款车型,随着传祺GS4竞争力和销量的下滑,广汽乘用车的销量也随之下降。

       第八名?瑞虎/瑞虎3?105万

       瑞虎3是奇瑞的N朝元老,传承至今,薪火未绝。虽然从未大红大紫,但也有连续多年10万左右的年销量贡献,可谓兢兢业业。

       第九名?长安CS75?102万

       长安CS75自2014年上市之后,销量一直位居SUV前列;最新的CS75?PLUS颜值备受好评,销量持续攀升。

       第十名?长安逸动?97万

       逸动也是自主品牌当中,为数不多销量坚挺的轿车。长安逸动一度和吉利帝豪撑起了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牌面。

       第11名?吉利远景?96万

       吉利远景2007年正式上市,也是吉利汽车的活化石了;截止到现在,离百万一步之遥。目前远景月销七八千,销量稳健。

       第12名?长安CS35?95万

       长安CS35也是销量常青树,是长安能稳住销量基盘的大功臣。

       第13名?海马福美来?90万

       海马福美来是自主家轿当中传承相对久的车型了,当年的新三样,早些年也是多次位居全国轿车销量桂冠的车型;目前已超过4代,累计保有量90万左右(官方宣称120万保有量,估计过百万是有的)。福美来的底蕴和口碑都是比较好的,可惜未能跟上市场的脚步。

       ……

       其他诸如博越、荣威RX5年销量均非常可观,其保有量都将快速增长……

       中国自主品牌崛起之路才刚开始,未来中国品牌车企必然要走向全球;保有量过百万只是个小目标,未来单一车型保有量过千万不是梦!中国汽车品牌,好戏才刚开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到底是吉利汽车的质量好还是奇瑞的好?

       吉利汽车这个品牌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的,有着22年品牌成长历史的它已经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自从1998年吉利汽车打造的第一款吉利豪情亮相到如今,吉利汽车凭借着年销售量过百万台的强悍实力成为国产汽车的标杆品牌之一。那么吉利汽车在跨越这么多风风雨雨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哪些发展历史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在1998年8月8日早晨8点,这对于吉利汽车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开端——吉利汽车打造的第一辆两厢轿车豪情正式下线了,它拥有着类似于奔驰汽车的前脸,而车身的造型与底盘模仿的则是夏利,搭载来自于天津丰田发动机公司为夏利打造的丰田8A发动机,与之匹配的是菲亚特生产的变速箱。

       在当年,夏利的定价可是13万,这让吉利汽车感到豪情拥有很大的市场,然而在1988年吉利生产的100多台豪情,销量少得可怜。于是吉利汽车便请来了一些经销商来看车,结果所有人都只是摇摇头,拒绝了——因为这款豪情刹车系统、灯组都有漏水现象,连淋雨试验都通不过,而且在路上行驶的时候车内人甚至会被外面飞到车内的灰尘呛到,这样的产品根本就卖不出去的。李书福(吉利汽车董事长)知道这样的产品无法被市场所接受,一气之下便直接用压路机将它们销毁。

       1999年,在各种的摸索与研发升级之后,吉利生产的1600多台汽车已经开始被消费者们所接受,基本上都卖出去了;到了2000年,吉利的汽车销售量一跃而起,直接飙升至10008辆,从此之后,吉利汽车的年产销量便从万辆的基础上一路攀升……

       不得不说李书福为吉利汽车定制的发展路线是十分明智的,当时打出的口号就是“造中国最便宜的轿车”,定位在入门级轿车,亲民的价格让豪情的销量不断攀升,而这也给它模仿的对象——夏利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夏利为此被迫降价,但每降一次价格,吉利豪情的价格也会随之而降,最后夏利定价为3.18万元,而豪情的价格更是降到了2.99万元之低。

       2002年,吉利汽车推出了第一款三厢轿车——优利,这款三厢轿车的外观造型已经摆脱了模仿其他车的影子,无论是简洁的前脸设计、水晶大灯还是独特的进气口造型,都让它成功吸引了无数消费者的目光。

       加快新车上市步伐,大幅提升产品质感:

       在市场上基本打开知名度之后,吉利汽车便开启了“加速模式”。

       2003年,首款国产跑车——吉利美人豹正式下线。

       2005年,自由舰正式发布。

       2006年,吉利金刚、远景陆续发布。而这两款车无论是产品质感还是动力表现都已经有了大幅提升,特别是远景搭载的1.8L?CVVT发动机,是拥有绝对自主知识产权的,它也代表了当年自主汽车CVVT发动机的最高水平。

       2006年,吉利汽车入股英国锰铜公司。

       2007年,吉利汽车发表了“宁波宣言”,宣布了全新的战略转型方向。

       2010年,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

       2012年,吉利汽车进入财富世界500强;

       2013年,吉利汽车成立欧洲研发中心;

       2014年,吉利的全球鹰、帝豪、上海英伦这三个品牌归一,发布全新品牌架构。

       开启精品车3.0时代:

       2016年,吉利新能源商用车品牌“远程”,LYNK&CO品牌(领克)正式发布。

       2017年,领克01上市,成立领克汽车合资公司、吉利-沃尔沃技术合资公司。

       2018年,成为戴姆勒第一股东,拥有9.69%的表决权股份。

       2019年,吉利汽车拥有了极高的市场占有率,全年累计销量1,361,560辆,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2020年2月24日,即便新冠疫情刚刚告一段落,中国企业正式复工的第一天,吉利汽车便发布了吉利ICON,且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馈。

       如今,随着吉利汽车不断扩大市场规模,它在国内的汽车市场中已经拥有相当高的地位,越来越精良的品质,亲民的售价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年年不断攀升的销量便已经是最好的证明。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从吉利并购沃尔沃看企业并购的论文

       吉利 汽车 年销量都在百万台以上,现在基本上消炎目标都定到150万台左右了,而奇瑞奇瑞的销量定在50万台左右,这个差别相当大,那么是吉利 汽车 好还是奇瑞 汽车 好呢?其实已经不言之喻了。在国产 汽车 这个阵营里面,吉利 汽车 是质量比较好的。无论是他的发动机技术,它的整车装配技术以及 汽车 的设计,都是行业领先的。而奇瑞 汽车 有自己的核心领先技术,特别是它的发动机,以及底盘调价,在行业里面是领先的。但是它的整车装配技术, 汽车 设计,以及 汽车 营销都没有跟上。所以说奇瑞 汽车 是叫好不叫座的 汽车 产品。而吉利 汽车 有非常好的营销, 同时吉利 汽车 的整体市场表现也是相当的稳定, 汽车 的油耗, 汽车 的百款产品,合格率都是非常高的。吉利 汽车 同时也是全系列车型生产商。吉利的轿车以闭合为代表,可以和盒子轿车进行竞争, 吉利的紧凑型SUV,以博越为代表有着优秀的市场表现。

        目前来说奇瑞也在发力,特别是他的1.6t涡轮增压发动机发布以来,受到了市场的关注,这也是奇瑞最有竞争力的一点,那就是发动机技术,还是很领先的,底盘调降也是行业领先的,加上优秀的设计,应该会后发制人吧.

        关于奇瑞和吉利车的品质问题,觉得我还是有一点发言权的。我哥买的奇瑞瑞虎三已经有4年多了,跑了20几万公里没有任何问题,我也开了好多次,确实不错。目前公司一辆吉利博越也经常开,各方面感觉也很好,上次带一个客户,他还说乘坐感觉不比自己的合资车差。个人观点:现在的奇瑞和吉利车都不错(不能再用以前的老眼光来看待了),绝对比一些同价位的合资车更好。

        09年买第一辆车的时候看过吉利,之后坐过吉利,然后没有然后。

        09年11月份,买了第一辆奇瑞风云2,1.5手动豪华型,指导价5.98万,享受6010活动价,优惠3000,落地6.5万不到,风里雨里,从没为难我!

        2019年7月份,买了第二辆奇瑞虎8,2018款1.5t自动豪华型,落地11万不到,用过奇瑞,相信奇瑞!

        附上第三箱油的油耗!

       到底是吉利 汽车 的质量好还是奇瑞的好,虽然在销量上吉利是当之无愧的自主品牌一哥,但在稳定性上个人感觉还是奇瑞更好。

        吉利 汽车 最近可谓是风波不断,近期召回了接近9万辆ec7,gc7,远景等三款车型,原因是燃油泵存在设计隐患,容易在行驶过程中摩擦,而造成泵油中断。另外前段时间吉利新车缤越在首秀时翻车,这也不禁让人对吉利的造车技术产生了质疑。

       奇瑞相比之下则更加踏实一些,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自主正向研发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往事,当国内其他品牌都热衷组装车的时候,奇瑞最早站出来搞自己的发动机,而且时至今日已小有成绩,acteco系列已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可,还出口到了美国,日本,意大利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绝对算的国内第一技术流。奇瑞的最新1.6t发动机参数不输本田1.5t,同样值得国人骄傲。另外奇瑞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敢对发动机进行一百万公里质保的主机厂,我想这并不是盲目自信,而是源于对线上严格的质量把关和线下残酷的路试。总得来说奇瑞还是更能让人有信心。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组评测机构给出的国内 汽车 品牌质量排名

       奇瑞百台车投诉数量为400,而吉利则是464,所以侧倾结果也是奇瑞更胜一筹。

        吉利的长处是有钱,可以任性收购各种品牌,各种技术,但拿来主义能不能转化成自己的东西这个真不好说。奇瑞属于国企,经营灵活性稍差,实力也不算雄厚,但在技术研发上是不遗余力,很值得尊敬,无论如何这一票都要投给奇瑞。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你对此问题的观点李老猫说车

       吉利全球鹰gx7开了四年多了,从没坏过,开的也爱惜,[呲牙][呲牙][呲牙],希望一直这样下去。另外,小毛病有点,倒车影像,偶尔不亮,烦人。[祈祷][祈祷][祈祷]

        这两个品牌的国产车我都开过,所以我有些见解想表达,绝对真实。

        2008年,那时候我在东莞工作,元旦前夕自己花了两万元买了一台二手捷达开了整整两年没修过。2010年十月份换了一台奇瑞风云,6万多块吧,开了三年没修过第四年洗车的时候水枪一喷我的个乖乖,门槛大面积掉漆。里面全是锈,然后就去除锈喷漆,次年两边门槛又掉漆,再一看卧槽里面都快锈穿了,然后把车顶起来看地盘简直是就是无法直视,全是锈。

        再开了一年(不敢上高速)然后就丢在家里就没开过。

        2017年8月份,本来是打算去买思域的,结果思域要加价1.2万,真tm火爆!果断放弃。回家后,看了整整一个月的 汽车 之家。预选出三台心仪的车型,博瑞,荣威i6 长城哈弗6酷配 先去看的哈弗,试驾的时候感觉不适应suv车型,然后转到吉利看博瑞。试驾的时候非常舒服,心想找对了。试驾回店的时候瞟了一眼油耗10.2,我彻底犹豫了。犹豫之余看到店里的红色帝豪GL特别显眼,又接着试驾,感觉不错,油耗7.1,价格也便宜很多。就这样被销售人员左一个哥又一个哥的叫的我迷迷糊糊就下了订。下定之后回家路上突然反应过来,我还没去看荣威哪。。。。。

        一个月以后提了gl次顶配,落地12.58万。目前开了3.8万公里,第一个月油耗最高时7.0最低时6.8,半年时间油耗到7.5,刚满3万公里的时候油耗突然稳定在7.3(目前还是7.3)不错,综合不到5毛一公里,表显和实际值出入很小。3.5万公里的时候去保养时顺便看了一下地盘没发现任何地方生锈,这点很满意。最满意的是一路以来没有修过车,但是驾驶室玻璃窗升降功能出了点问题,师傅打了点清洁剂回复正常。希望它可以开十年。

        说说我的真实评测吧,买车的时候有考虑过很多车型,大众迈腾,现代名图,本田雅阁,奥迪A3。长安睿骋CC,都是B级车,以上都去试驾过,除了睿骋CC,别的都被级车打败,本人现金15万,买以上的都得贷款5-10万!家里人不同意,所以没买成,再说长安睿骋CC吧,其实第一感觉特别好,动力油耗,乘价感受都很不错。最重要的是外观活脱脱的雷克萨斯!但是中间出了个小插曲,试车回来的时候刚好看到一个车主过来闹事就是睿骋CC,刚开7天就缺缸了。我瞬间没了兴趣,买吉利是从长安店里出来,对面就是吉利,抱着玩玩的态度进店,刚一进去销售人员就热情得不行,各种问候,买午餐等等。本来第一眼是看中博瑞GE的!一帐算下来24万多顶配落地!至于怎么看中帝豪GL.是我老婆相中的,然后试驾!完事当天签订合同!现在快一年了15000公里除了自己开车不小心擦了几次,导航启动慢,导航换了,拆的展车的,这点我比较满意。别的啥毛病没有!售后也特别热情。最后价格,我的1.4自精落地11.8万,比预想的省了4万多油耗也只有7.0百公里

        吉利与奇瑞之间的较量一直存在,就销量来看吉利具有压倒性的优势,2018年销量为151万台,可谓惊人;奇瑞在三大件质量方面有优势,在自主品牌 汽车 中算是比较注重技术的,但是销量表现并不尽如人意。通过下面这张可以看出,奇瑞 汽车 的质量表现是要比吉利好一些的。

       奇瑞 汽车 在发动机、变速箱研发方面坚持正向开发,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就出口 汽车 量来说,奇瑞做的还是很不错,能够受到国外消费者的认可,可见其质量方面还是有保障的。奇瑞 汽车 经常与本田 汽车 相提并论,并且有人称奇瑞是国产本田,足以说明奇瑞对技术的研发还是很用心的。奇瑞 汽车 也算是叫好不叫坐,一方面 汽车 外观设计不能足够吸引人,缺少好的设计师;另一方面营销做的也很烂,其中奇瑞 汽车 的高端豪华品牌观致 汽车 ,可以说是奇瑞的一手好牌被打的稀烂。

       奇瑞 汽车 ,自主品牌 汽车 的销量冠军,年销量达到150万台,成绩斐然。吉利 汽车 收购沃尔沃,成为奔驰的股东,可以说是名声大噪,很多消费者也是慕名而来。还有就是吉利 汽车 外观设计非常大方精致,符合国人的审美观,好的外观设计对 汽车 来说确实重要,尤其是对消费理念不够成熟的国内市场来说更是如此。吉利 汽车 营销做的特别好,新车上市会大力宣传, 汽车 的知名度做的非常不错。

       如果奇瑞 汽车 能够将 汽车 的外观设计的更加的符合国人审美,并且做好营销,奇瑞的销量也不会很差,毕竟本身技术储备在自主品牌 汽车 中还是有优势的。吉利 汽车 能够抓住消费者的需求和审美,营销做的出色,因此销量非常出色。如果两者能够取长补短,吉利与奇瑞将会更加的强大。就质量稳定可靠性来说,奇瑞要比吉利好一些;就销量来看,吉利可以笑傲江湖,如果能够提高质量和技术,那么就有叫板合资车的资本。

        一年多,瑞虎5x1.5T自动挡一年多!目前没任何问题!油耗还能再低!!

        个人还是看好奇瑞,因为吉利是浙江李书福,他是商人出生,目的就是挣钱,所以他造车还是以能卖出去挣钱为主,对于车子,只是四条轮胎加两沙发而已,差不多就行了,根本不会投入太多的钱去研发车子,拿别人的一套,自己换个壳就够了,但壳子要漂亮。例子就是博瑞和RAV4的关系,可以自己研究下。收购沃尔沃,入股奔驰,也只是拉高自己形象好卖车,当然,入股奔驰也可以看做是资本运作。吉利并没有沃尔沃技术,至于领克另谈那是绕过不准用沃尔沃技术协议的一个套路。奇瑞是一汽的尹同耀,理工科出生,本身就是造车的技术流,创奇瑞是为了发展芜湖经济,所以奇瑞车子底子没问题,但尹总卖车和怎么迎合消费者就不会了,所以奇瑞车的颜值和售后这一块就差点。总结就是想短期换车就买吉利,想长期开或用车公里数非常多的还是奇瑞好点。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有点乱。个人观点,勿喷。

       从2009年10月底福特宣布吉利作为优先竞购方,到2010年3月底双方宣布以18亿美元成交,短短五个月时间完成有史以来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最大并购的核心工作,这样的效率十分可观。吉利汽车聘请的外部并购团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文 | 赵辉 诺尔律师事务所法兰克福办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华泰证券

       公室

       2010年3月28日,吉利和福特公司宣布就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全部股权签署了收购协议。这样,中国汽车厂商首次收购了大型欧美知名整车厂。

       2009年中国市场汽车销售量达到1360万辆,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是中国汽车市场仍然被德、美、日、法、韩等国品牌主导。国产汽车吉利、华晨、奇瑞等在本土市场上除成本以外并没有什么优势。因此,本土汽车厂商曾多次试图收购欧美整车厂,以通过收购达到汽车制造技术上的突破,包括上汽和南汽收购英国罗孚(最终买到的只是车型设计)、北汽收购德国欧宝的努力,但是都没有完成车厂的整体收购。作为中国汽车市场排名第十左右的吉利,能够拿下沃尔沃这个有着近九十年历史的高端品牌,确实不易。通过这次并购,中国本土汽车厂商第一次有机会直接接触全球顶尖的整车制造技术,所以中国汽车厂商并购欧洲汽车厂商对中国汽车产业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比吉利并购项目本身更为重大。

       并购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项目耗时若干年也十分正常。从2009年10月底福特宣布吉利作为优先竞购方,到2010年3月底双方宣布以18亿美元成交,短短五个月时间完成有史以来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最大并购的核心工作,这样的效率十分可观。吉利汽车聘请的外部并购团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设想,没有这个团队的专业知识、经验和素养,这么大宗的并购交易,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看到结果。

       根据媒体的报导,吉利在并购沃尔沃的过程中,聘请了多方顾问团队,包括Rotschild投资银行、德勤财务顾问、富尔德律师事务所、中国海问律师事务所、瑞典Cederquist律师事务所和博然思维集团等。下面就分析一下,各个顾问团队在整个并购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I. 并购中的投资银行

       投行是并购中的核心团队,起着整个并购的战略、分析、组织作用。

       一般小规模的并购往往由并购咨询顾问代替,但是大规模的并购交易,非投资银行牵头不可。投行要同并购方一起对并购本身进行战略的思考,分析所在市场的情况、并购的目的、并购产生的协力等,更为重要的是,投行从并购项目一开始就作为第一个外部顾问介入项目,并从各个方面为委托方降低并购的费用,执行委托方的中心思想。这种任务下,对投行的要求就比较高。它不仅要有财务方面的知识,帮助委托人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还要能够了解市场,对并购的效果、市场反应有所判断,而且同时还要组织整个并购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工作,包括挑选法律顾问、财务顾问、税务顾问等等。

       中国企业早期的海外并购因为规模小,而且经验不足,往往缺乏投行的帮助,这也是早期海外并购失败案例居多的主要原因。在没有投行帮助的情况下,并购方往往对目标企业和产品市场不能做出足够的分析和客观的判断,缺少对目标企业确定价值的经验和能力,很难对并购后的未来设定长远的科学的目标,导致并购的最终失败。最近几年,随着海外并购的增多,并购项目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并购项目都聘用了国内或者国外的投资银行作为并购总顾问。他们的介入,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整体水平和质量有很好的推进作用。

       在国内外投行的比较当中,中国的投行相比英美德的投行还比较年轻,经验相对不足。但是,华泰证券、国泰证券、建银国际等投行开始初露头角,跻身进入中国企业的大型跨国并购项目之中。

       现代大型跨国并购中,投行的主要任务有下列几点:

       1.确定并购战略。一个企业要并购总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有的是为了拓展销售渠道,有的是为了取得技术,有的是为了消灭一个竞争对手。其后目标企业的寻找、收购合同的谈判、并购完成后的整合都要围绕这个目的和战略而进行。

       2.帮助委托方寻找目标企业。不是每一个希望海外并购的企业都有确定的目标。投行往往接受企业的委托,根据要求有针对性地扫描市场,确定哪些企业客观上符合委托企业的要求,可以作为下一步接触的对象(确定所谓的“long list”)。

       3.同可能的企业联系并谈判。在初步确定了相关企业之后,投行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和接触,了解哪些企业有兴趣出售,哪些经过进一步调查不适合委托人的情况,确定所谓的“short list”。之后,在投行的领导下,同最终确定下来的若干家(一般2至3个)最有可能的目标企业进行谈判。

       4.为企业并购安排融资。中资企业早期并购因为标的较小,所以一般都使用自有资金进行。随着并购项目规模和标的额的增加,企业不大可能全部用自有资金进行,这样就需要投行通过各种可能的方法为企业安排融资,包括银行贷款、联合战略投资者或者金融投资者、发放债券、增发股票等等。象吉利的本次并购,交易额将近吉利2009年一年纯利润的10倍,而且沃尔沃公司本身负债累累,没有投行进行各种融资安排,交易很难完成。

       当然,如果投行是为出售的一方提供咨询,其侧重点就完全不一样了。

       II. 法律顾问

       律师在跨国并购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现代跨国并购交易中,律师已经不再是法律文件的技术处理员,而更多的是并购交易中的法律项目经理。

       交易双方最初接触,针对交易进行备忘录或者意向书谈判的时候,就需要有律师介入。通常人们认为,备忘录和意向书没有法律约束力,也没有什么法律风险,所以没有必要花钱请律师。但是,国外并购交易当中,备忘录和意向书虽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但是如果交易顺利进行下去,在备忘录和意向书中确定的根本原则是无法随意修改和变动的。比如,有的跨国并购通常把后期的一些难点问题放在最前面的备忘录和意向书中来讨论,如定价、某些债务、债权的处理、员工的问题、政府审批的问题等等。这样做,可以让一些敏感问题提前解决,避免后置这些问题造成的时间延误。这些问题一旦确定下来,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在并购的后期工作中就很难改变。如果一方认为备忘录和意向书本身不具约束力所以可以随时对其中的条款进行修改,会被对方认为不够专业,也缺乏起码的诚信,会导致整个交易中途夭折。所以,虽然备忘录和意向书没有法律约束力,如果诚心完成交易,还是要遵守相应的承诺的。在这个阶段,律师要能够从项目管理的角度为客户提供相应的咨询,引导客户通过相应的安排使交易能够顺利进行。特别是需要律师能够同投行一起对交易的结构和融资方案等安排进行法律上的评估,如果一个融资安排法律上会遇到障碍,将影响整个交易的完成。所以律师在早期介入交易,对交易的方向把握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并购交易最初阶段,律师负责对目标企业进行法律上的尽职调查或者叫审慎调查。调查是通过审查目标企业自设立以来所有的法律文件从而发现可能的法律风险。法律尽职调查包括的范围很广,有公司成立的相关调查、股权所属调查、公司组织结构、章程、劳动合同、租赁合同、房地产登记、保险合同、供货商合同、原料采购合同、代理合同、知识产权协议、知识产权登记、诉讼状况等等各个方面。作为项目经理的律师要有能力组织对所有上述各方面法律文件审理的能力,当目标企业在不同国家有分公司或者子公司的时候(如沃尔沃的企业位于瑞典、比利时、马来西亚等,而且还牵扯到中国法下的审批问题),律师对各个法律管辖区下企业法律文件的管理、审查以及同各个国家律师的协调就十分重要。通过对所有这些文件的审阅以及针对相关管理人的问讯,收购方可以对目标企业的法律状况得到全面理解。一旦发现有任何法律风险,收购方往往会要求出售方及时处理,或者将相关条件作为付款的前提条件,这样保障收购方在成为公司的新股东的时候不面临这些法律风险的困扰。

       尽职调查之后,律师就成为股权转让合同的主要谈判者。在明确了收购方的意图后,根据尽职调查得出的结论,律师将风险在股权转让合同中进行相应安排,同时,律师会协同收购方或者代表收购方同出售方谈判。直到谈判后的股权交割、价款支付,以及谈判后需要处理的法律问题,比如法院登记、相关公证等等。大型的并购交易还不可避免地要经过反垄断申请、国家安全审查等程序,也都需要律师来完成。

       律师的总体任务是要向收购方指出收购存在的法律风险,但是律师不能成为阻碍收购最终完成的障碍。所以,并购中的法律顾问既要有风险意识,让客户意识到风险的存在,但是也不能因为风险的存在而破坏交易的完成。

       III. 财务、税务顾问

       财务、税务顾问的作用是协助投行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同时对目标企业进行财务和税务的尽职调查。

       国内企业间并购往往采用净资产值法以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根据这种方法确定的企业价值往往是企业资产的价值,但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能力没有考虑到。欧美企业的并购更多采用息税前利润法。这种方法所看重的不是目标企业具有多少资产,而是它有多大创造价值的能力。因为企业的收购首先是一种投资,收购方希望的是未来的回报。息税前利润法基于过去企业创造收益的能力并通过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和市场的前景确定企业的价值,其评估方法从投资的角度看更为合理。当然,评估的方法不限于提到的这两种,其他几种方法也有使用,比如营业额法、现金流法等。具体那种方法更符合购买方的需要,就要通过财务顾问、投行和收购方的研究来确定了。

       除了价值评估外,财务税务顾问要对目标企业进行全面的财务尽职调查和税务尽职调查。这部分工作主要包括调查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经营计划分析、财务状况及风险、资产及投资状况、产品、市场及客户状况、生产和员工等,此外,还要调查目标企业需要交纳什么税种,过去若干年是否按照规定交纳,是否同主管税务机关之间就税务交纳问题有争议等等。如果发现目标企业有税务上的风险,在股权收购合同中也要对此作出相应安排。

       IV. 公关公司

       在大型跨国并购项目中,除了买方与卖方两家的利益外,公司股权的变更也会涉及企业的工会、员工、银行以及政府机构等的利益。大型企业超过一定人数的时候,当地法律往往会赋予工会相当大的话语权,辞退员工、改变经营战略等常常会受到来自工会的阻力。而工会为了保护员工的利益,也会尽量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权利。企业并购往往伴之以整合,有的工厂会被关闭,有的生产会被压缩,目标企业(全部或部分)员工就成为并购后的第一个牺牲品。而政府部门为了选举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往往也会压迫交易的双方作出有利于维护当地就业的承诺。有鉴于此,大型跨国并购需要专业的公关公司在所有这些层面以及公共媒体进行充分和及时的沟通,以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沟通不充分往往会给出售方和买方造成很大的社会压力,最终影响双方的决策。

       公关公司会通过同媒体的沟通和为收购方准备相应的宣传资料和口径,为收购方避免来自第三方的负面影响。例如,欧洲大多数媒体和政府对中国企业的并购行为持怀疑态度,认为中国企业的并购会造成目标企业的关闭、技术的流失以及员工的失业。公关公司可以宣传收购方的真实意图,打消各界的疑虑,保障并购谈判的平稳环境。当然,在吉利收购沃尔沃的交易中,吉利本身希望增加沃尔沃汽车在中国的销售,同时保留瑞典和比利时的生产基地,不削减当地员工数量,这些都是能够安抚当地员工和政府的措施,公关公司的工作难度相对要小很多。

       总之,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道路仍然十分漫长,还有很多经验教训要吸取。吉利通过并购沃尔沃证明中国企业正在适应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对保障并购最终取得胜利十分重要。尽管如此,我们应当认识到,并购本身不是目的,并购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协同效力。吉利进行了很漂亮的一次并购程序,但是,并购是否能够最终成功,还要看几年以后所有吉利人和沃尔沃人的共同努力。■

       网上转的,参考一下吧

       好了,今天关于“2009年吉利汽车销量”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2009年吉利汽车销量”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